要想保證農業的高產高效,抓好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可是一件大事。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開展防治?根據日前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制定的《關于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體系與能力建設的意見》,到明年底,全省將培育500家縣級以上示范性統防統治服務組織,推廣應用植保無人機、噴桿噴霧機、風送噴霧機等高效植保機械。屆時,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將達到43%以上。
目前,為了摸清具有統防統治服務能力的規模大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主體情況,以及農業產業對統防統治的需求,浙江各地已陸續啟動摸底調查,了解組織數量、作業能力、從業人員數、植保機械數等基本信息和年度開展服務情況,并按照需求與能力匹配原則,推動現有統防統治服務組織改造提升一批,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轉型組建一批,吸引并扶持工商企業和社會資本等興辦一批,促進服務組織多元化發展,逐步形成專業合作型、企業帶動型、大戶主導型、村級組織型等多種形式并存的病蟲害防治體系。
有了組織后,如何來提升服務水平?浙江明確提出,接下來,將開展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百千萬”大培訓活動,即百名兼職植保員、千名無人機飛手、萬名農業經營主體,強化病蟲識別、安全用藥、綠色防控和植保器械操作等方面技能。與此同時,強化器械配備,支持統防統治服務組織配備植保無人機、噴桿噴霧機、風送噴霧機等先進高效植保機械,著力提升植保裝備的智能化水平。此外,浙江還計劃開展“千個服務組織”規范提升行動,指導服務組織制定相應服務標準、收費標準和技術標準,規范服務檔案,著力提升統防統治規范化水平,并通過“培訓一批、提升一批、規范一批”,切實做到每個組織有一名植保技術員、有一批先進器械、有一套管理制度、有一套工作檔案,全面提升病蟲害防治服務能力。
記者了解到,在未來兩年內,浙江將從管理機制入手,對服務組織的準入條件、組建和撤銷程序、服務行為以及監督管理出臺相應管理制度,并專門針對由于氣候條件、病蟲害暴發、病蟲抗性等因素影響而產生的糾紛,積極探索主管部門鑒定、第三方評估等糾紛解決機制,及時化解矛盾,保障服務組織和農業主體雙方權益。完善保險兜底保障機制,用好農業政策性保險制度,推進保險擴面增品,探索增設農藥定額施用保險、最低產量保險、作業人員保險等險種,降低服務組織營運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