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三農 » 正文

高蛋白玉米產業升級的武漢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5-08-13  來源:農民日報·中國農網  作者:記者 樂明凱 丁伶俐 陳銀銀  瀏覽次數:356
 
  “畝產410.2公斤,蛋白含量10.8%,較市面上主栽玉米品種蛋白質平均含量高兩個百分點。”近日,在湖北省武漢市經開(漢南)區舉辦的湖北省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年度推進會暨武漢市高蛋白玉米現場觀摩會上,湖北省農科院糧作所研究員賀正華代表專家組宣布了玉米籽粒機收測產數據。
 
  “高蛋白玉米推廣具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賦能產業提檔增值、造福全產業鏈主體等多重潛力,開辟了一條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新路徑。”華中農業大學校長嚴建兵說。
 
為啥要研發高蛋白玉米?

  一根蛋白質含量為10.8%的玉米,帶來怎樣的變化?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年產量接近3億噸,其中70%被用作飼料生產。然而,普通玉米的蛋白質含量普遍偏低。在飼料加工過程中,為了滿足畜禽生長的蛋白質需求,企業不得不大量添加豆粕。這一現狀導致我國對進口大豆的依賴居高不下——我國每年大豆進口量約1億噸,其中大部分用于飼料蛋白補充。
 
  如何破解這一困局?2025年全國兩會首場“委員通道”上,嚴建兵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提出了“另辟新賽道”的構想。他建議,通過科技育種大幅提升玉米的蛋白含量,讓玉米不僅提供能量,還能成為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實現“一物兩用”。
 
  這一構想基于嚴謹科學的計算。按照嚴建兵團隊的目標,玉米蛋白含量每提升1%,全國可增加玉米蛋白供應290萬噸。玉米蛋白質含量從現有的8%提升到12%后,我國每年可減少大豆進口3000萬噸,相當于大豆進口總量的1/3,對應節約2.1億畝耕地。
 
  武漢市作為農業科技資源富集區,今年4月,率先推出高蛋白玉米種植補貼政策:對連片種植高蛋白玉米300畝以上的主體,每畝補貼200元,調動了農戶的積極性,推動全市700余畝研發測試基地和1.1萬畝示范田順利落地。
 
  “政策補貼增強了信心,今年我種了300畝高蛋白玉米,好品種配合好技術,才能真正實現高產增效。”與土地打了多年交道的武漢市天照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羅海波說,政府扶持和專家指導降低了種植風險,今后準備規模化推廣。
 
  高蛋白玉米的推廣不僅關乎國家糧食安全,還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嚴建兵算了一筆賬:玉米蛋白每提高1個百分點,每噸飼料生產成本可降低50元。對于飼料企業而言,這意味著更低的原料成本和更高的利潤空間;對于養殖戶來說,則能減少豆粕使用量,降低飼養成本。此外,高蛋白玉米的產業鏈延伸潛力巨大,未來可進一步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如植物蛋白飲品、功能性食品等,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開辟新路。
 
從田間到應用,打造高蛋白玉米全產業鏈
 
  在廣袤的江漢平原上,無人機盤旋在田埂之上,地面傳感器在泥土中悄然閃爍——這是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張建描述的“星空地一體化”智慧農業圖景。
 
  科技賦能正在突破自然限制,面對武漢“十年七澇”的漬澇困境、平均日照僅5.6小時的弱光環境,張建團隊通過衛星遙感與地面傳感聯動,建立起災害預警系統。“對高蛋白玉米試驗田每7天進行一次精細監測,高效采集出苗、長勢、旱澇預警及產量預測數據。”張建介紹,這項技術正在為武漢高蛋白玉米種植裝上“智慧大腦”。
 
  當前,未米生物科技公司聯合科研機構、政府部門、種植主體和加工企業,通過“科研攻關+專項補貼+訂單收購”模式,實現了高蛋白玉米從種源到加工的全產業鏈打造。未米生物副總裁魏友伯說:“通過廣泛聯結上中下游,從育種單位到飼料企業,打造‘政產學研用’一體化模式,邊研究邊開發邊應用,讓技術和生產實現無縫對接。2025年,以‘中單126’‘漢玉919’‘未玉115’等高蛋白玉米品種,在西北、華北、東北、華東、華中等6省17個地市開展全產業鏈展示,示范面積達38411畝。”
 
  “現已創新開發出集裝箱飼料生產智能體,有望實現高蛋白玉米的精準配方應用。”廣西揚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譚家健介紹了玉米產業鏈下游的應用:通過原料檢測、營養需求、飼料制造、精準飼喂等數字化連接,精準滿足畜牧生產個體營養需求,節約飼料消耗,同時把小批量非糧資源進行有效利用。上述節糧措施結合高蛋白玉米應用,預計飼料豆粕用量可由目前的15%左右降低到10%以下。
 
各方協作,撬動玉米產業變革

  在武漢高蛋白玉米觀摩研討會上,相關政府、科研單位、企業和種植戶代表展開交流,共同為高蛋白玉米的品種優化、產業升級和市場推廣貢獻智慧與力量。“武漢高蛋白玉米產業發展的實踐,印證了政策引領、創新驅動、全鏈條協同之路的強大生命力。”未米生物董事長許潔婷說。
 
  嚴建兵表示,希望能與各方協作,在武漢培育以合成生物學為代表的微生物產業、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農業智能裝備產業、精準營養相關產業,通過這些產業帶動引領全國養殖業、食品行業、種植業轉型升級。
 
  一粒玉米承載著國家戰略,多方合力撬動著產業變革。武漢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玉珍表示,將持續加大對高蛋白玉米全產業鏈發展的財政支持力度,全力配合科研機構以生物種業科技創新為核心,開展農業生物遺傳改良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完善優化高蛋白玉米種植技術標準,強化對種植主體的全程技術指導和培訓,切實讓以高蛋白玉米為代表的一批新成果在武漢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陳志勇認為,進一步推廣好高蛋白玉米要堅持目標導向,在提單產、育良種上發力,依托科研機構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要堅持價值取向,在增效益、降成本上久久為功,不斷加強“政產學研用”等主體的協同,持續完善新質生產關系。要堅持政策指向,持續設項目、建平臺,爭取創設農業科技引領區,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落地轉化。
 
  從科技突破到政策引導,再到全鏈協同,高蛋白玉米產業正走出一條新質生產力升級之路。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