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泳秀
以為是專家!結果是演員!
近日,一批假冒的農技專家被曝光,他們背后有成熟的團隊。統一的拍攝文案與角度、統一的視頻主題,只為了推銷偽劣農資。
他們穿著白大褂坐在辦公室,一模一樣的拍攝文案與角度,打著助農達人的旗號,身份介紹里是“農業大學教授”“從事農業行業幾十年”。
他們的帶貨視頻套路都是相似的:第一步,以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調料、飲品可以混合制成簡易免費的除蟲增產藥劑來吸引流量。第二步,推薦自己的農資產品,頭頭是道,有案例有反饋,鼓吹有奇效,銷量好。
假身份、真套路,越來越多的騙子盯上了農資領域。這也提醒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電商農資領域的監督、對違規行為的及時處罰;媒體也應持續強化“三農”反詐宣傳與科普,把套路攤在“臺面”上,種植戶才不會輕易上當!
此類“坑農”賬號,正是利用農民朋友們的善良樸實,“拿捏”大家渴望豐收的迫切心情,使用一套完美的話術,拉近距離再推銷。面對這類騙術,要記住:沒有什么理論是不變金方百試百靈的,具體的農業問題都要視當地情況、氣候土壤等因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真正的專家,不會盲目推薦。
假專家坑農害農,損害的不僅是農民的經濟利益,也寒了廣大農戶的心。而那些真正的農技專家們,卻埋頭田間,用實干和汗水幫助農戶們增產增收。要加強監管,也要讓農民們真真正正地能和農技專家們牽上線。
本報評論欄目《農門陣》期待您的關注與來稿,一起擺一擺“三農”那些事兒!
投稿郵箱:nmztgyx@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