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這是一款田間地頭現摘現發、長滿白霜的新鮮水果冬瓜,清脆爽口、軟糯香甜,炒得熟、煮得爛,營養又健康。”在河南省鄭州市中牟新區韓寺鎮鄉村電商直播基地,主播孫子熙蹲在田頭,聲音洪亮、流暢自如地向直播間觀眾推薦當地正當季的農產品。
天氣高溫悶熱,孫子熙從早上7點開始,已經連續直播了3個多小時。上午的直播即將結束,他不時抬起胳膊擦去額頭細密的汗珠,但口中的介紹一刻未停。今年25歲的孫子熙來自姚家鎮姚家村,是基地培養的優秀電商主播之一。
“電商讓咱們本地的各類農產品賣得更遠、賣得更好。”基地負責人陳亞龍介紹,該基地是中牟新區農業農村局在當地重點打造的電商項目,今年3月投入使用,專注于助農直播、微短劇創作、“新農人”培育孵化,依托本土特色農產品原產地優勢,通過6個網絡平臺、12個網絡賬號,銷售、推廣本土特色農產品。現在日均訂單數1500~2000件,日均銷量約1.2萬斤,總銷售額達130萬元。
通過直播能幫助村民把農產品賣到全國,孫子熙對此充滿了成就感。他說:“直播拉近了農戶與市場的距離,農民不用擔心種出來的蔬菜賣不出去,不僅提高了收入,還降低了勞動強度,讓農戶更加省心。”
除了直播團隊,基地還有采購人員、后臺運營、售后客服、分揀打包工人等崗位。陳亞龍表示,運營全鏈條電商,每一個環節都要培訓。“我們不僅培訓直播技巧、視頻剪輯,還要讓主播了解農產品的基本情況,像怎么種植、怎么食用,以及怎么挑選好的農產品等科普知識。”他告訴記者,“年輕人感興趣、學得快,從助播開始干起,快的話三四天就能親自上手直播。”
目前,基地有主播、運營、客服等16名員工,分揀包裝環節能為附近村民提供15~20個就業崗位。田頭的主播賣力地吆喝,包裝區的工人們也閑不下來。“早上吃完飯,騎電動車10多分鐘就能到基地,特別方便。”在此務工的韓寺鎮郭辛莊村村民郭飛熟練地給冬瓜套上網套、封進快遞箱,這份“家門口”的工作平均一天能掙100多元,多的時候180多元,在農忙之余給她帶來了一份較為穩定的收入。
直播助農,讓陳亞龍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政府為我們免費提供了場地,快遞費、運輸時效等物流方面的問題也得到了改善,讓我們能扎根鄉村,深入開展助農電商工作。”陳亞龍表示,電商在為農產品拓寬銷路、為農村培養人才的同時,也帶動農戶種植更高品質、管理更加精細化的農副產品,助力打響本土特色農產品品牌。
韓寺鎮的鄉村電商直播基地建設,是中牟新區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中牟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援朝告訴記者,該區農業農村局實施“頭雁領航群雁齊飛”行動,打造1個區級農村電商服務平臺、6個農村電商直播基地、若干名農村電商直播達人的“1+6+N”農村電商人才培育機制,將農民培育成新農人,目前已有專業從事農產品電商的主播團隊30余個,年銷售額超70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