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這個迷向裝置小,但智能,每日定時定量噴霧,超聲波釋放的迷霧團隨風飄散,能干擾棉鈴蟲等食葉害蟲找到‘對象’,減少繁殖、產卵,達到防控目的。”一旁的阜新市植保站站長隋曉舟笑著解釋,這項技術清潔環保、對環境、農產品無污染、省工省力。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處于全國花生生產“黃金帶”,年種植花生面積70萬畝,畝產量、花生外觀與品質俱佳,深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但近幾年,受氣候條件等因素影響,花生病蟲害逐年加重,尤其是棉鈴蟲、甜菜夜蛾等食葉害蟲為害嚴重。
“嫩葉子都吃光了,花生品質就差了。”鐵輝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種了1100畝花生,理事長劉鐵輝有著十多年種植經驗。“咱這種出的花生,皮又白又光滑,蛋白含量高,還沒有黃曲霉毒素污染,不等秋收就訂購完了。”
“為保證當地花生產品綠色、高品質,我們從病蟲綠色防控角度著手,在智能化監測預警基礎上,重點采用性信息素迷向干擾交配和性信息素誘殺、無人機施用生物制劑等先進、綠色生物防治技術,減輕病蟲害影響,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提高種植戶收益。”就在屈麗莉說話間,一臺無人機起飛,螺旋槳激起的氣浪夾雜著沙土撲面而來。
“過去都是靠人工,費勁不說,效果還差。”作為示范大戶,劉鐵輝見證了科技力量,也充分認可生物防控技術。“你看那塊田,誘捕器里全是蟲子。”
“性信息素誘捕裝置也是首次大面積在花生田使用,鐵輝合作社示范了150畝。1畝地放置1個即可,長效誘芯可持續釋放4個月以上不用更換。”屈麗莉說,在性誘技術基礎上,結合無人機噴施生物菌劑,能減少田間幼蟲危害,降低蟲口密度,減少農藥使用,降低防治成本,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起到示范引領作用。讓花生病蟲害防控從傳統模式向科學高效、綠色可持續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