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獲悉,花生提質固氮綠色增產ARC生物耦合技術萬畝連片示范田測產現場觀摩會傳來喜訊,應用花生提質固氮綠色增產ARC生物耦合技術的田塊,克服了花生苗期持續1個月高溫干旱不利氣候條件,花生畝產仍達466.58kg,相比對照增產28.6%,實現了大幅增產增收。
現場,采用ARC生物耦合技術的田塊花生葉色濃綠,植株根系發達、長勢穩健,根瘤數量呈倍數增加,果實飽滿白凈,且花生果品相好,產量收益顯著增加。據介紹,ARC生物耦合技術已連續4年在蘭考縣考城鎮示范應用,提質固氮增產效果顯著,建成了5個萬畝以上示范方,為助力蘭考花生大面積單產與品質雙提升提供技術支持。
“每一個小的根瘤就相當于一座微型的尿素加工廠”,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李培武形象地解釋,“ARC生物耦合技術可使花生植株在生長后期實現氮素自給,不僅有效減少化肥施用量,從源頭上減輕農業面源污染,還有30%左右生物固定的氮素留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地力提升和土壤健康”。
同時,該技術還能有效降低黃曲霉污染風險,從源頭上提升花生食品的安全性。ARC生物耦合技術的雙效賦能,帶來產業鏈的良性循環,種植戶實現了增產與優價收益,企業獲得了更安全、優質的加工原料,形成“農民增產增收、企業提質增效”的雙贏局面。
據介紹,黃曲霉毒素是迄今發現毒性最大、致癌力最強的真菌毒素,玉米花生大豆等糧油產品易受黃曲霉毒素污染,20世紀60年代以來黃曲霉毒素阻控一直是國際性熱點難題;花生大豆同屬豆科,雖有固氮習性,但大田生產上結瘤很少、固氮效率低,結瘤固氮、減肥增產是百年未解的世界性前沿熱點難題。
針對上述兩大共性國際難題,李培武院士團隊歷經20多年持續研究,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發明ARC生物菌劑,發現了土壤源頭阻控黃曲霉提質保安全和同步誘導結瘤固氮、減肥增產的生物耦合效應,首創花生大豆ARC生物耦合技術。2023年入選全國農業主推技術,2024年被遴選為全國農業十大重大引領性技術,2025年入選中關村論壇農業領域唯一國家重大科技成果,應用前景廣闊,為我國花生大豆大面積單產提升和品質提升提供硬核關鍵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