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新疆兵團農業農村局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石河子大學、塔里木大學、二師鐵門關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等單位相關專家組成專家團,對二師二十九團十三連麥后移栽加工番茄示范田進行測產鑒定。專家組采用隨機抽樣法,分別稱取成熟果實和未成熟果實重量,由此計算產量和紅熟率。經測算,該麥后移栽加工番茄示范田理論紅果產量平均每畝7757.8公斤。
近年來,兵團持續推動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積極開展麥后復播示范工作,最大限度提升耕地利用率,實現“一田兩用、一地雙收”,增加職工群眾收入;立足庫爾勒墾區光熱資源優勢,新疆農墾科學院、二師鐵門關市農業農村局、二師農業科學研究所、二十九團聯合開展麥后移栽加工番茄示范創建,探索職工群眾增收致富新路徑。
“我們采用營養缽育苗、機械移栽、適當增密、小流量滴灌、精準水肥一體化等綜合技術,形成了加工番茄良種良法相配套的高產技術模式,確保番茄優質高產。”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楊相昆介紹,該院自主培育的加工番茄品種“墾番1804”在此次示范的3個品種中表現不俗,將為麥后移栽加工番茄這一模式推廣提供有效支撐。
在二師鐵門關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竇宏舉看來,這是一場雙贏:麥后移栽加工番茄平均畝產超過6噸,每畝地產值就能增加3300元以上,種糧職工群眾收益將得到有效保障,“冬小麥+加工番茄+訂單”方式可有效滿足相關公司原料供應需要,延長加工周期,降低生產成本。“這將為師市穩定推進糧食種植及番茄產業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竇宏舉說。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劉富中表示,兵團將麥后復播與特色優勢產業相結合,首創麥后移栽加工番茄模式,若持續挖掘增產潛力,推廣應用到同類地區,可在保障糧食安全和助力產業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優 通訊員 淮振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