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是我國黑土地保護性耕作的典型區域,眼下,吉林省玉米收獲已經全面展開。在榆樹市劉家鎮,天航家庭農場迎來了豐收季,該農場今年首次引進并應用高性能免耕精量播種機。10月7日,一場備受矚目的田間測產在農場的玉米地里進行,來自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聯盟、中國農業大學吉林梨樹實驗站、吉林省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長春市農機技術推廣總站等單位的五位專家組成的測產小組,對農場本年度實施的兩種技術模式進行了現場實測。
“今天我們測產的兩個地塊,產量雖沒有預想的高,但是也相當不錯,干糧都畝產過噸了!”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聯盟常務副秘書長、研究員李社潮表示,今年玉米普遍增產,保護性耕作增產幅度更大。增產的主要原因是,今年雖然天氣前期溫度低、土壤濕度較大,播種推遲,但后期溫度升高,雖有階段性干旱,但總體雨水比較適宜,積溫高,病蟲害較輕。此外,播種時大面積應用免耕、條耕精量播種技術也是重要因素。
播種好壞直接決定作物的收成,高性能免耕精量播種機無疑為東北黑土地玉米單產提升貢獻了關鍵力量。目前,吉林省有6800多萬畝玉米種植面積,其中有4000多萬畝免耕播種,占一半以上。吉林省農業農村廳農機化處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年,隨著老舊農機加速淘汰、國家補貼政策不斷完善,黑土地上的新機具逐步增多,機具的性能、效率、環保性都較過去有很大提升。玉米采用高性能免耕精量播種、合理密植,產量和土地利用率提高,出苗率和出苗整齊度與傳統通用播種機相比,提高5~10個百分點。
“這兩年玉米產量不錯,一坰地(15畝)產量都超過3萬斤,前兩天測產達到3.2萬斤,平均一畝地超過2000斤。”長春市興隆鎮德強種植業家庭農場負責人潘丙國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