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文洪瑛
6月20日以來,江西出現歷史罕見的連續性暴雨天氣過程,全省累計降雨量278.1毫米,為1959年以來歷史第一高值,持續性強降雨給農業生產造成了嚴重損失。據江西省農業廳調度,截至7月2日,全省農作物累計受災775.7萬畝,農業直接經濟損失19.3億元,受損農田近10萬畝。為盡快恢復農業生產,確保全年糧食和農業生產穩定,江西省農業廳著重抓好水稻田間管理、“菜籃子”產品補種、農田設施的修復三項工作。
江西省統籌調度農機具,盡快完成早稻大田搶排積水工作,及時追肥。加強稻瘟病、稻曲病等重大病蟲害防控,大力推進統防統治。做好中稻大田洗苗、扶苗、追肥等田間管理工作,盡快恢復苗情長勢。及時做好絕收田塊改種補種工作,切實落實好晚稻種植面積。各縣利用下雨間隙,做好病蟲田間調查。及時做好水稻病蟲害監測和防治預報。
洪水退去后,樂平市中宇農業科技育苗專業合作社農戶積極開展生產自救。由于漲水停電,合作社購買發電機,發電排澇;由于地太濕,無法在地里播種,為搶播種時間,合作社立即采取全營養基質穴盤育苗。當前,合作社已播下辣椒、茄子、黃瓜等蔬菜種子15萬余粒,下半年有望再獲好收成。景德鎮市農業局災后被毀絕收的蔬菜田塊及早安排下茬蔬菜生產,盡快搶種補播。
此外,抓緊水毀農田設施的修復。利用高標準農田建設、小農水、土地整治等項目資金,重點支持水毀農田修復,及時恢復農田生產能力。及時修復、加固受損的蔬菜、食用菌大棚等設施,清理被沖毀的果園和茶園的道路、排灌等基礎設施。目前,宜春市正在加緊對田間水毀灌溉工程進行修復。高安市對絕收的早稻、一晚田塊重新補種二晚,有的直播、有的重新育秧;毀損的二晚秧苗重新育秧。據統計,全市農戶重新購買二晚種子4萬多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