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二屆全國種子雙交會上,全國農技中心發布了2024年雜交水稻全國推廣面積前十大品種。
與往年相比,2024年雜交水稻市場整體推廣格局相對穩定,但競爭強度卻在悄然上升。
筆者注意到,雖然雜交水稻單品種的推廣面積尚未達到玉米、小麥動輒上千萬畝的體量,但以荃優822為代表的龍頭品種,仍以324萬畝的推廣面積穩居全國第一,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市場集中度提升與結構調整并行的趨勢。

從數據上看,前十大雜交水稻品種推廣面積均在百萬畝級別,但頭部優勢正在收緊,區域競爭愈發激烈。
華中、華南、長江中下游等主產區成為主要的市場戰場,不同生態區的品種表現差異明顯——有的突出穩產抗逆,有的強調高產優質兼顧,也有企業押注于高端稻米加工與品牌稻方向。
隨著稻瘟病抗性基因改良、耐高溫育種、機插機收適應性等技術的不斷突破,新一代雜交稻品種正加速迭代。可以預見,未來的競爭,不僅是畝產比拼,更是綜合抗性、適應性與商品品質的系統競爭。
今年雙交會上,多個龍頭企業都在強調“體系化競爭”。
從育種創新、制種管理到終端推廣,種業企業正在從單純“賣種子”轉向提供“全產業鏈解決方案”。
例如,有企業推出“育繁推一體”模式;也有企業通過聯合科研院所共建區域示范基地,以數據化田間管理推動品種精準推廣。
這意味著,雜交水稻種業正從傳統的“比品種”時代,邁向“比系統、比服務、比生態鏈”的全新階段。
從荃優822、野香優莉絲、晶兩優華占、晶兩優534等TOP10品種的表現可以看出,雜交水稻產業正在從“量的競爭”走向“質的突破”。
盡管推廣面積不及玉米、小麥那樣龐大,但其背后蘊含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博弈同樣激烈。
在行業加速整合、技術快速迭代的當下,誰能在新品種審定周期、推廣體系布局與農戶信任建立之間找到平衡,誰就有機會成為下一個“荃兩優822”式的領跑者。
雜交水稻的競爭,也許才剛剛開始。
1 荃優822
品種來源:安徽省皖農種業有限公司和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用不育系“荃9311A”與恢復系“YR0822”配組育成的三系雜交中稻品種。2016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稻2016016。
品質產量: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80.8%,整精米率62.5%,堊白粒率11%,堊白度2.2%,直鏈淀粉含量16.1%,膠稠度83毫米,長寬比3.2,主要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二級優質稻谷質量標準。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65.80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3.84%。其中:2014年畝產636.26公斤,比豐兩優四號增產4.82%;2015年畝產695.34公斤,比豐兩優四號增產2.95%。
特征特性:屬中熟秈型中稻品種。株型、株高適中,分蘗力較強,生長勢較旺。劍葉短、較寬、斜挺。穗層較整齊,中等穗型,著粒均勻。谷粒長型,稃尖無色,有短頂芒。后期熟相較好。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15.8萬,株高115.1厘米,穗長25.2厘米,每穗總粒數183.3粒,每穗實粒數157.3粒,結實率85.8%,千粒重27.89克。全生育期136.3天,比豐兩優四號短1.4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2.8,稻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中感稻瘟病;白葉枯5級,中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鄂北4月下旬播種,江漢平原及鄂東等地4月底至5月上旬播種。秧田畝播種量10~12公斤,大田畝用種量1.0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秧齡25~30天,株行距13.3厘米×30.0厘米或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畝插基本苗6~8萬左右。3、科學施肥管理。重施底肥,早施分蘗肥,巧施穗肥,一般畝施純氮13~14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0.7。寸水活棵,淺水分蘗,畝苗數達18萬時及時曬田,孕穗至齊穗期保持淺水層,齊穗后間歇灌溉,成熟前5~6天斷水。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稻曲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區作中稻種植,但稻瘟病常發區、重發區不宜種植。
2 野香優莉絲
審定編號:湘審稻20220060
品種名稱:野香優莉絲
申 請 者:湖南糧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 種 者:湖南糧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西綠海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野香A×R莉絲
特征特性:秈型三系雜交晚稻遲熟品種。在湖南省作遲熟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7.1天,比對照天優華占短0.9天。株高117.8厘米,畝有效穗22.2萬穗,每穗總粒數160.9粒,結實率81.3%,千粒重21.3克。抗性:葉瘟3.9級,穗瘟5.7級,穗瘟損失率2.7級,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3.7,白葉枯病7.0級,稻曲病6.5級。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79.6%,精米率73.7%,整精米率68.8%,粒長7.1毫米,長寬比4.0,堊白粒率11%,堊白度1.6%,透明度2級,堿消值6.0級,膠稠度77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1%,稻米蒸煮食用感官評價82.3分。米質綜合定級為部頒標準二級優質稻。
產量表現:2020年參加湖南省瀟湘聯合體晚稻遲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6.6千克,比對照增產1.1%;2021年續試,平均畝產612.1千克,比對照增產2.3%;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99.4千克,比對照增產1.7%。2021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7.7千克,比對照增產3.3%。
栽培技術要點:6月上中旬播種,秧田畝播種量10.0千克,大田畝用種量1.5千克,秧齡25天以內。種植密度20.0厘米×20.0厘米,每穴插2粒谷秧,畝基本苗8萬左右。需肥水平中等,重施底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禁用氮肥、增施磷鉀肥,防止倒伏。深水活蔸,淺水分蘗,及時曬田,有水壯苞抽穗,后期干干濕濕,不脫水過早。注意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白葉枯病、稻曲病、紋枯病、南方黑條矮縮病、稻瘟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經瀟湘聯合體試驗,符合湖南省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遲熟晚稻種植。
3 晶兩優華占
品種審定編號:贛審稻2016007
品種名稱:晶兩優華占
選育單位:江西天涯種業有限公司、湖南亞華種業科學研究院、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晶4155S×華占(SC2-S6測恢系選)雜交選配的雜交一季稻組合
審定情況:2016年4月通過江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9.3天,比對照Y兩優1號早熟0.3天。該品種株型適中,劍葉挺直,長勢繁茂,分蘗力強,有效穗多,稃尖無色,穗粒數多,結實率高,千粒重小,熟期轉色好。株高113.4厘米,畝有效穗19.5萬,穗長24.4厘米,每穗總粒數170.8粒,實粒數144.0粒,結實率84.3%,千粒重22.9克。出糙率80.3%,精米率72.5%,整精米率70.0%,粒長6.4mm,粒型長寬比3.2,堊白粒率7%,堊白度1.9%,直鏈淀粉14.0%,膠稠度75mm。稻瘟病抗性自然誘發鑒定:穗頸瘟為7級,感稻瘟病;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2.1。
產量表現:2013年、2015年參加江西省水稻區試,2013年平均畝產580.33公斤,比對照Y兩優1號增產4.61%,不顯著;2015年平均畝產630.05公斤,比對照Y兩優1號增產6.42%,顯著。兩年平均畝產605.19公斤,比對照Y兩優1號增產5.52%。
適宜地區:全省稻瘟病輕發區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5月16日左右播種,秧田播種量每畝10公斤,大田用種量每畝1.0公斤。秧齡不超過30天。栽插規格6寸×8寸,每穴插2-3粒谷苗。畝施純氮12公斤、磷6公斤、鉀6.5公斤,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補施穗肥。深水活蔸,干濕相間促分蘗,夠苗曬田,淺水孕穗,濕潤灌漿,后期不要斷水過早。根據當地農業部門病蟲預報,及時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病蟲害。
4 瑋兩優8612
審定編號:國審稻20232012
品種名稱:瑋兩優8612
申請者: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種者: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種業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亞華種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華瑋338S×華恢8612
特征特性: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0.9天,比對照F優498晚熟2.0天。株高118.0厘米,穗長25.7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5.8萬穗,每穗總粒數196.3粒,結實率85.5%,千粒重27.0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3.4、2.6,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褐飛虱9級,耐熱性5級,耐冷性1級,中抗稻瘟病,高感褐飛虱,耐熱性一般,耐冷性強。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1.1%,整精米率71.2%,粒長6.7毫米,長寬比3.0,堊白度4.4%,透明度1級,堿消值3.5級,膠稠度7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3%。
產量表現:2021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84.6千克,比對照增產4.9%;2022年續試,平均畝產681.4千克,比對照增產4.0%;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83.0千克,比對照增產4.5%;202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76.4千克,比對照增產4.2%。
栽培技術要點: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一般3月下旬—4月中旬播種,秧田播種量每畝10.0千克,大田畝用種量0.8—1.0千克。水育秧移栽葉齡5.5葉左右,秧齡控制在35天以內。栽插株行距20.0厘米×26.7厘米,每畝插足基本苗6萬以上。科學施肥,需肥水平中上,重施底肥,早施追肥,科學管水。其他田間管理、栽培和收獲措施均按該類型品種常規方法實施。注意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四川省平壩丘陵稻區、貴州省(武陵山區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秈稻區、重慶市(武陵山區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區、陜西省南部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5 荃優607
審定編號: 國審稻20226027
品種名稱: 荃優607
申請者: 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
育種者: 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 荃9311A×中種 R1607
特征特性: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4.1天, 比對照 F優498晚熟2.5天。 株高118.1厘米, 穗長24.1厘米, 每畝有效穗數15.0萬穗, 每穗總粒數210.8粒, 結實率87.5%, 千粒重26.3克。抗性: 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3.8、 4.6, 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7級, 褐飛虱9級,耐熱性3級,耐冷性5級,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耐熱性較強,耐冷性一般。米質主要指標: 糙米率80.6%, 整精米率71.4%, 粒長6.7毫米, 長寬比3.1, 堊白度2.2%, 透明度1級, 堿消值6.6級, 膠稠度61毫米, 直鏈淀粉含量17.1%, 達到農業行業《食用稻品種品質》 (NY/T 593-2013)標準二級。
產量表現: 2020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域試驗, 平均畝產666.2千克, 比對照增產4.5%; 2021年續試平均畝產669.1千克, 比對照增產5.5%; 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67.6千克, 比對照增產5.0%; 2021年生產試驗, 平均畝產655.7千克, 比對照增產4.8%。
栽培技術要點: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一般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種,秧田播種量每畝12.0千克, 大田畝用種量1.0-1.2千克。 水育秧移栽葉齡5.5葉左右, 秧齡控制在35天以內。栽插株行距20.0厘米×27.0厘米, 每畝插足基本苗6萬以上。科學施肥,合理施用氮肥,適宜栽培密度。其他田間管理、栽培和收獲措施均按該類型品種常規方法實施。綜合防治病蟲害,尤其注意防治稻瘟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四川省平壩丘陵稻區、貴州省(武陵山區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秈稻區、重慶市(武陵山區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區、陜西省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稻瘟病重發區不宜種植。
6 晶兩優534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90033
品種名稱:晶兩優534
申請者:湖南亞華種業科學研究院
育種者: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深圳隆平金谷種業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種業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晶4155S×R534
特征特性: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在武陵山區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46.1天,比對照瑞優399短2.7天。株高113.8厘米,穗長24.9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8.5萬穗,每穗總粒數184.0粒,結實率83.2%,千粒重23.5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2.0、1.9,穗瘟損失率最高級1級,紋枯病5級,稻曲病9級,耐冷性5級;抗稻瘟病,中感紋枯病,高感稻曲病,耐冷性為中間型。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3.9%,堊白粒率19%,堊白度4.3%,直鏈淀粉含量15.3%,膠稠度68毫米,長寬比3.0,達到農業行業《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三級。
產量表現:2017年參加武陵山區中秈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25.65千克,比對照瑞優399增產4.09%;2018年續試,平均畝產629.39千克,比對照瑞優399增產0.04%;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27.52千克,比對照瑞優399增產2.02%;201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9.38千克,比對照瑞優399增產1.70%。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早播,大田畝用種量0.75千克,秧田畝播種量8~10千克,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2.水育秧,秧苗葉齡5.5葉左右移栽,秧齡期30~35天;插植規格20厘米×26厘米,畝栽1.2~1.5萬穴,每蔸插2~3粒谷,每畝插足基本苗6萬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一般畝施純氮11~12千克,氮、磷、鉀用量比例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蘗肥。移栽后夠苗及時落水曬田,孕穗期至灌漿期保持田面有淺水。4.加強防治稻曲病,注意及時施藥防治稻瘟病、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貴州、湖南、湖北、重慶四省(市)所轄的武陵山區海拔800米以下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7 宜香優2115
審定編號:國審稻20210119
品種名稱:宜香優2115
申請者:四川綠丹至誠種業有限公司
育種者:四川綠丹至誠種業有限公司、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宜賓市農業科學院品種來源:宜香1A×雅恢2115
特征特性: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在武陵山區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46.0天,比對照瑞優399早熟3.1天。株高124.0厘米,穗長26.9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5.5萬穗,每穗總粒數162.4粒,結實率83.7%,千粒重32.1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2.2、2.5,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1級,抗稻瘟病,耐冷性一般。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2.3%,堊白度4.9%,直鏈淀粉含量15.9%,膠稠度73毫米,堿消值6.8級,長寬比3.1,達到農業行業《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三級。
產量表現:2018年參加武陵山區中秈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26.10千克,比對照瑞優399減產0.48%;2019年續試,平均畝產642.33千克,比對照瑞優399增產8.79%;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34.22千克,比對照瑞優399增產4.01%;202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3.15千克,比對照瑞優399增產4.62%。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3月上旬至4月初播種,秧齡40-45天;2.合理密植。寬窄行種植,畝栽1.2萬穴左右。3.肥水管理。重底、早追,氮、磷、鉀肥配合施用,本田要求前期淺水灌溉,中期夠苗曬田,后期濕潤管理至成熟。4.根據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貴州、湖南、湖北、重慶四省(市)所轄的武陵山區海拔800米以下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8 臻兩優8612
審定編號:國審稻20206139
品種名稱:臻兩優8612
申請者: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種者: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種業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亞華種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隆臻36S×華恢8612
特征特性: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33.8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晚熟2.1天。株高127.2厘米,穗長26.3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5.8萬穗,每穗總粒數211.3粒,結實率82.7%,千粒重26.3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2.8、2.8,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抽穗期耐熱性一般,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70.4%,堊白度1.9%,直鏈淀粉含量15.7%,膠稠度69毫米,堿消值3.3級,長寬比2.9。
產量表現:2018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75.28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5.43%;2019年續試,平均畝產661.44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6.48%;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68.36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5.95%;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57.06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5.02%。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根據當地生態條件,適時早播,秧田播種量每畝10千克,大田畝用種量0.75-1千克,稀播勻播,培育分蘗壯秧。2.適齡移栽,插足基本苗:水育秧一般移栽葉齡5.5葉左右,移栽秧齡控制在30天以內,栽插株行距20厘米×26.7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每畝插足基本苗6萬以上。3.合理施肥,科學管水:需肥水平中等,一般畝施純氮10-11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鉀6.5千克。采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中后期嚴控偏施氮肥。搞好水分管理,夠苗及時曬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淺水,灌漿期保持田面有水,收割前7-10天斷水,忌斷水過早,以免影響品質,并降低鎘污染風險。4.病蟲防治:堅持強氯精浸種,預防惡苗病發生。秧田期注意施藥防治稻飛虱以預防南方黑條矮縮病;大田及時搞好白葉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南方黑條矮縮病、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的防治。5.適時收割:稻谷黃熟90%時及時收獲,確保稻米綜合米質優良。收割后不暴曬。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區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區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的長江流域稻區以及浙江省中稻區、福建省北部稻區、河南省南部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9 泰優390
品種審定編號:湘審稻2013027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名稱:泰優390
選育單位:湖南金稻種業有限公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泰豐A×廣恢390
已往審定情況:無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遲熟晚稻。省區試結果:在我省作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8.5天。株高105.2厘米,株型適中,生長勢強,植株整齊度一般,葉姿平展,葉鞘綠色,稃尖稈黃色,短頂芒,葉下禾,后期落色好。每畝有效穗20.25萬穗,每穗總粒數149.55粒,結實率81.0%,千粒重25.2克;抗性:葉瘟4.8級,穗頸瘟6.7級,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4.7。白葉枯病抗性6級,稻曲病抗性6級。耐低溫能力中等。米質:出糙率81.6%,精米率73.2%,整精米率66.5%,粒長6.7毫米,長寬比3.4,堊白粒率7%,堊白度1.0%,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7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6%。
產量表現:2011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14.32公斤,比對照天優華占增產1.94%,增產不顯著。2012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62.96公斤,比對照增產4.39%,增產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38.64公斤,比對照增產3.17%,日產量4.55公斤,比對照高0.25公斤。
栽培要點:作雙季晚稻種植,6月15~20日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12.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5公斤,秧齡28天以內。種植密度16.5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巧施穗粒肥,及時曬田,有水壯苞抽穗,后期干干濕濕,不要脫水過早。注意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稻飛虱、二化螟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我省作雙季晚稻種植。
10 隆兩優8612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90010
品種名稱:隆兩優8612
申請者:安徽隆平高科種業有限公司
育種者: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種業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亞華種業科學研究院、安徽隆平高科(新橋)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隆科638S×華恢8612
特征特性: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37.1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長2.4天。株高130.4厘米,穗長26.1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6.7萬穗,每穗總粒數203.3粒,結實率82.1%,千粒重25.7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2.7、3.0,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抽穗期耐熱3級;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抽穗期耐熱性較強。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9.8%,堊白粒率7.0%,堊白度0.8%,直鏈淀粉含量13.6%,膠稠度79毫米,長寬比3.1。
產量表現:201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61.75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9.19%;2018年續試,平均畝產659.52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7.94%;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60.63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8.56%;201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37.67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10.59%。
栽培技術要點:1.根據當地生態條件,適時早播,大田畝用種量0.75千克,秧田畝播種量8~10千克,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2.秧苗葉齡5.5葉左右移栽,秧齡控制在30天以內;插植規格20厘米×26.5厘米,畝栽1.25萬穴,每穴插2粒谷,每畝插足基本苗6萬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及時追施分蘗肥,后期看苗補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一般畝施純氮11~12千克,氮、磷、鉀用量比例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蘗肥,忌后期偏施氮肥。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蘗期淺水促蘗,夠苗及時落水曬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淺水,灌漿期保持田面有水,忌斷水過早,以防早衰和影響品質。4.堅持強氯精浸種。秧田期注意施藥防治稻飛虱以預防南方黑條矮縮病;大田搞好稻飛虱、稻曲病、紋枯病、白葉枯病、南方黑條矮縮病、螟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區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區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的長江流域稻區以及浙江省中稻區、福建省北部稻區、河南省南部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