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高溫高濕環境不利于植株生長,處于苗期的秋茬蔬菜抗病性較弱,易遭受病原菌侵染,菜農需加強病害防治工作,降低發病幾率。
合理管護 避免幼苗發生“爛脖根”
莖基腐病俗稱“爛脖根”,多發生于幼苗定植后,茄果類蔬菜高發。發病初期,莖基部出現暗褐色不規則病斑,逐漸擴展后皮層腐爛、縊縮變細,導致葉片變黃萎蔫;嚴重時病斑環繞莖基,植株易折斷枯死。
發病原因:一是定植過深,莖基部埋入土壤;二是地膜覆蓋過早,地溫偏高,幼苗莖稈幼嫩,高溫易致表皮受傷;三是澆水過多,土壤濕度過大誘發病害。
防治措施:合理定植。以埋平苗坨上沿為準,是預防該病的核心措施。
控制澆水。避免水量過大,忌水面漫過壟頂浸莖基;減少澆水次數,防根系浮于地表;澆水時可沖施微生物菌劑、甲殼素等養護根系,忌過早用化學肥料,防土壤鹽分過高傷根。
適時覆膜。根據天氣和幼苗長勢決定覆膜時間。定植早、幼苗大時,可沿種植行鋪膜固定,在苗莖基部撕膜繞過壓實。
藥劑防治。預防該病可沖施生物農藥;發病初期沖施惡霉靈、精·甲霜靈錳鋅;發病中期,先扒開病部周圍土壤晾曬,再用甲霜·霜霉威+生根劑、乙蒜素+噻霉酮+氨基寡糖素灌根,或用惡霉靈+甲基硫菌靈噴淋莖基部,5—7天用藥1次,連續用藥2次。灌根/噴淋前后1—2天內不澆水,用藥5—7天后需補充菌劑,增加土壤有益菌數量。
定植過密 苗期容易發生立枯病
立枯病是苗期死棵主因,全苗期均可發生,侵害莖基部或地下根部。初期莖部出現橢圓形暗褐色病斑,逐漸凹陷縊縮,莖葉萎垂枯死但植株直立;輕度發病時,僅莖基有褐色凹陷斑,不枯死。
發病條件:病原菌適應性強,13℃—42℃可存活,適溫20℃—25℃。棚內濕度大、定植過密、幼苗徒長時,病菌易從莖基或根部傷口侵入,借澆水、農事操作等方式傳播。
防治措施:調節溫濕。覆蓋遮陽網或噴降溫劑,拉大風口,白天控溫25℃—32℃、夜間15℃—17℃,保持15℃左右溫差;操作行間鋪稻殼、碎稻草等吸濕降地溫。
科學肥水。控肥水,忌用化學肥料防徒長;沖施甲殼素、海藻酸或微生物菌劑類生根劑,養根促下扎。
藥劑防治。預防該病可選擇霜霉威鹽酸鹽、甲基硫菌靈等,葉面噴或灌根,7—10天1次,連噴(灌)2—3次;發病后用氟嗎啉+烯酰?丙森鋅+生根劑、氟噻唑吡酮+咪唑喹啉銅+生根劑,或惡霉靈+霜霉威鹽酸鹽+生根劑,5—7天1次。
葉片展開16—23天后易遭白粉病侵染
白粉病是瓜類蔬菜常見病,多侵染葉片。染病后葉片出現“面粉狀”白色霉層,先生于老葉、下部葉,正反面均有;正面霉層對應處生黃斑,葉片加速衰老枯萎。
發病規律:由白粉菌引起,分生孢子在空氣中存活7—8天,借氣流、雨水、農具傳播。干燥時易爆發,3—7天顯癥,短時間產生大量孢子加速擴散。病原菌10℃—32℃可侵染,棚溫超38℃時侵染受抑,葉片展開16—23天后易感病。
防治措施:穩定溫濕。發病適溫20℃—28℃、適濕50%—75%,可以通過降溫排濕、拉大晝夜溫差。
增強抗性。瓜類喜高溫,白天適當提棚溫增光合,夜間降溫減輕養分消耗,培育壯棵。
處理病株。及時摘除染病葉片,降低養分消耗與侵染途徑。
交替用藥。為防止病菌產生抗藥性,該病初期可以選用苯醚甲環唑、肟菌酯?戊唑醇等;嚴重時選用苯甲?嘧菌酯+氯溴異氰尿酸、乙嘧酚磺酸酯+硫磺,或氟吡菌酰胺?肟菌酯+乙嘧酚磺酸酯+硫磺,交替使用,噴藥需全面均勻。
減少人為傷口防止細菌性病害侵染
軟腐病為細菌性病害,全生育期可發。苗期葉片發病,初現水漬狀斑、邊緣褪綠,高濕時葉背見白色或淺黃色菌膿;莖稈發病先為水漬斑,后縱裂腐爛、有惡臭味。嫁接苗嫁接口有傷口,高濕環境易致細菌侵染,新葉幼嫩、抗性差,易出現水爛斑。
發病條件:有水時,細菌會借自然孔口和傷口侵入。澆水頻繁、連陰雨、棚濕大,或農事操作留傷口,均易誘發病害流行。
防治措施:降濕減傷。拉大風口或鋪稻殼降濕;農事操作選擇晴天,避開早晨露水多時段,預防病害傳播。
預防噴藥。日常噴施百菌清、銅制劑形成防護層;雨前噴施熒光假單胞桿菌、多粘芽孢桿菌等生物農藥進行預防。
藥劑防治。初期選用中生菌素、噻唑鋅、氯溴異氰尿酸等;發病后用氯溴異氰尿酸+喹啉銅,或醚菌酯?苯醚甲環唑+琥膠肥酸銅,搭配鈣肥提高葉片抗逆性。
養好根系 抵抗根腐病
根腐病是導致苗期死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番茄、辣(彩)椒、黃瓜上發病尤為普遍。
癥狀表現:莖基部或根部先產生褐斑,褐斑逐漸擴大后出現凹陷;縱剖莖基部或根部,可見內部導管變為深褐色;后期根莖腐爛,表皮易脫落且不再萌發新根,最終導致植株枯萎死亡。
防治措施:養護根系。沖施氨基酸類、甲殼素類、微生物菌劑類等生根產品,提高抗逆性;幼苗緩苗后勤劃鋤,增強土壤通透性,引根下扎。
藥劑防治。預防該病可以隨水沖施惡霉靈+生根劑,或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幾丁聚糖;發病后及時灌根,選擇精甲霜靈?霜霉威、氟噻唑吡酮等配生根劑,或雙霉?乙酸銅、春雷?王銅等配生根劑。用專用灌根器送藥至根部,灌根7—10天后澆水,隨水沖菌劑增有益菌、提抗病性。
(本版稿件由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董文蘭參考《北方蔬菜報》、全國農技推廣網等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