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秋延遲番茄進入旺盛坐果期。近期陰雨天氣較多,白天大棚通風時間縮短,容易導致棚內濕度增大,為侵染性病害高發創造了條件。番茄坐果期直接關乎產量與品質,菜農在田間管理中需重點加強病害防治,保障植株高產穩產。
根腐病:重茬種植易發生
根腐病分疫霉根腐病、腐霉根腐病兩種。
疫霉根腐病發病初期莖基部或根部生褐斑,擴大后凹陷,嚴重時病斑繞莖基或根部一周,致地上部枯萎。縱剖莖基或根部,導管呈深褐色,后根莖腐爛、無新根,植株枯死。
腐霉根腐病發病初期,莖基部地表上下2—3厘米處現水漬狀暗綠色病斑,根系呈水漬狀淡褐色腐爛、無新根,后期主根和根莖表皮為淡褐色,縱剖維管束呈淺褐色至褐色病變,表皮腐爛后易脫落。
根腐病為土傳病害,番茄全生長期可發,重茬棚室發病重。多年重茬棚室土壤有害病原菌多且逐年積累,植株長勢弱或根系受傷時,易遭侵染并隨水肥傳播,引發全棚感染。防治方法如下:
病株處理。及時帶土挖出嚴重發病或死亡植株,移至棚外銷毀。對病株定植穴及周邊土壤消毒,可撒生石灰,或用乙磷鋁與干土混合撒施,也可用精甲霜靈?錳鋅、惡霉靈等藥劑噴灑定植穴,減少土壤表層病原菌。
藥劑灌根。發現病株后減少澆水,及時用雙霉?乙酸銅+惡霉靈+生根劑或琥膠肥酸銅+乙磷鋁+生根劑灌根,每株100—125克,5— 7天一次,連灌3次。灌根后配合生物農藥或微生物菌劑沖施或灌根,增加土壤有益菌,穩定防效、保護根系。
換茬后土壤養護。歇茬期藥劑悶棚,殺滅土壤有害菌。底肥增施微生物肥料,日常用微生物菌劑及生物農藥,保持有益菌優勢,降低侵染風險。避免重茬種植,可與瓜類、豆類作物輪作。
髓部壞死:多細菌侵染傷口所致
髓部壞死為細菌性病害。發病初期嫩葉褪綠,嚴重時上部植株褪綠萎蔫,下部莖壞死,病莖表面生褐色至黑褐色斑、外部變硬,縱剖可見髓部變黑或壞死,維管束變褐。髓部病變處會長不定根,濕度大時輕壓病部,菌膿從莖傷口和不定根溢出。
該病多從傷口(枝杈、葉柄、果穗等)侵染,傷口未愈合且棚內濕度大時,細菌易侵入,誘發大面積發生。防治措施如下:
減少傷口。整枝打杈、吊穗、點花、采摘等農事操作選晴好天氣,利于傷口愈合。去掉側枝、老葉、果穗時保留2—3厘米,為病害防治預留緩沖。
藥劑防治。發病前或初期噴春雷?王銅、喹啉銅、中生菌素等藥劑,銅制劑觸殺表皮細菌,抗生素內吸殺滅莖稈內部細菌。
發病后用藥。發病植株可灌根(噻菌銅+惡霉靈+生根劑)或涂抹藥劑,縱剖部分莖稈(不弄斷),裸露病變部位,將抗生素、銅制劑等調成糊狀涂抹;也可莖部注射藥劑,用葉枯唑+喹啉銅+春雷霉素+有機硅混勻后注入病部,提升藥效。
葉霉病:溫濕度變化導致發病
葉霉病是番茄常見葉部病害。發病初期葉面現橢圓形或不規則淡黃色褪綠斑,葉背初生白色霉層,后變為灰褐色至黑褐色絨毛狀,濕度大時葉面也長黑霉。病情發展后,葉片由下而上卷曲,最終黃褐色干枯。
該病主要侵害葉片,防治不及時會影響光合作用,嚴重時致番茄大量落葉,降低產量與品質。葉霉病喜溫暖潮濕,秋季溫度適宜、溫差大,易發病。防治方法如下:
改善環境。葉霉病9℃—34℃可發病,20℃—25℃為最適溫度,空氣濕度超80%時病菌大量繁殖。棚內溫度多滿足發病條件,故需降低濕度,依天氣拉放風口;晴天上午澆水(膜下滴灌最佳),利于散濕。
發病前預防。提前噴殺菌劑,依植株長勢、天氣用藥。植株弱、棚內溫濕度適宜時,噴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保護性殺菌劑;陰雨天前后噴殺菌劑或哈茨木霉等生物農藥。
發病后選藥。初期噴異菌脲、苯醚甲環唑、咯菌腈等,抑制病原孢子萌發。嚴重時選以下配方:苯醚甲環唑+氟唑菌酰胺;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春雷網通+乙蒜素;咯菌腈/腐霉利+嘧霉胺/啶酰菌胺/嘧菌環胺+乙蒜素。5—7天噴一次,連噴2—3次。藥劑需輪換使用,葉面、葉背、莖稈、果實全面噴灑。
瘡痂病:近年發病較為嚴重
瘡痂病是秋季番茄常發細菌性病害,可侵染葉片、莖稈、果實,近年秋延遲番茄發病重。
葉片染病。下部老葉先發病,初現水漬狀暗綠色斑點,擴大后為近圓形、邊緣不明顯的褐色病斑,四周有黃色窄暈圈,內部薄且有油脂光澤。
莖部染病。初現水浸狀暗綠色至黃褐色病斑,病部稍隆起,裂開后呈瘡痂狀。
果實染病。主要侵害著色前的幼果及青果,初現圓形、四周隆起的白色小點,后中間凹陷呈暗褐色或黑褐色隆起環斑,直徑2—5毫米,帶黃綠色暈圈,部分病斑連成不規則大斑塊。果實近成熟時,病斑周圍組織仍長時間保持綠色,不腐爛但影響商品性;果柄連接處受害易落果。
病原菌可在種子、病殘體、雜草上越冬,種子帶菌是遠距離傳播主因,幼苗帶菌、病殘體病菌(土壤中存活9個月以上)也為初侵染源。病菌借風、灌溉水、農事操作、昆蟲傳播,25℃—35℃最適繁殖,溫暖潮濕、連續陰雨、雨后放晴及棚內溫差大、結露時易發病。防治方法如下:
及時通風排濕。白天多通風,依植株長勢、土壤干濕澆水,減少澆水量,避免大水,防增濕傷根。
保護傷口。農事操作后及時噴殺菌劑,形成保護層;定植時合理設置株行距,防植株摩擦傷;病葉、病果等及時帶出棚外銷毀。
藥劑防治。發病前噴銅制劑、中生菌素;發病后噴噻枯唑、噻唑鋅、春雷?王銅、琥膠肥酸銅+中生菌素。化學防治后,可隨水沖施枯草芽孢桿菌(每畝1千克),連沖2—3次,穩定藥效。
(本版稿件由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董文蘭參考《北方蔬菜報》、全國農技推廣網等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