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應對連續陰雨天氣蔬菜生產管理技術意見的通知
魯農技字〔2025〕24號
各市農業農村局: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我省遭遇多次連續陰雨天氣,光照減弱,濕度增加,對蔬菜生產造成不利影響。為有效應對持續陰雨天氣,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會同省蔬菜產業技術體系有關專家研究制定了《應對連續陰雨天氣蔬菜生產管理技術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2025年10月11日
應對連續陰雨天氣蔬菜生產管理技術意見
一、設施蔬菜
1.加強設施管護與環境調控。土后墻日光溫室,可采用舊棚膜覆蓋墻體,防止雨水沖刷和長期浸濕導致坍塌。要密切關注設施內溫濕度變化,及時關閉風口防止雨水淋入,雨停后立即通風排濕。有條件的可在設施內安裝除濕設備進行降濕。人工補光是保證棚內蔬菜正常生長的有效措施。補光以紅藍光組合LED燈為佳,每天補光4~6小時。做好溫度管理,夜間保持在15℃以上,白天控制在22~25℃,避免溫差過大。久陰乍晴時,應在中午覆蓋遮陽網2~3小時,防止植株急性萎蔫。
2.科學水肥管理與植株調整。要嚴格控制澆水和整枝打杈等農事操作。采用滴灌或微噴方式精準灌溉,避免增加棚內濕度。由于蒸騰變弱,植株吸水吸肥能力降低,可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0.1%螯合鈣混合液,每周1次,增強植株抗逆性。番茄、黃瓜等果菜類蔬菜,基本成熟的果實要早采收,同時適當疏花疏果,減輕植株負擔。如發現植株徒長,可噴施50%矮壯素水劑1000倍液適當調控。
3.綜合防控病蟲害。連續陰雨高濕環境下,植株長勢減弱,易發生疫病、灰霉病、霜霉病等病害。施藥要以煙熏或噴粉等方式為主。每隔3~5天,可用45%百菌清煙劑熏棚,熏后及時通風。發現病株立即拔除,并在病穴撒生石灰消毒。天晴后,可用25%吡唑醚菌酯可溶液劑15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普遍噴施一遍,全面防控真菌和細菌性病害。優先采用懸掛黃藍板和釋放性誘劑等綠色防控措施防控蟲害。
4.做好災后恢復管理。雨停后,及時檢查設施,修復受損部分。天晴后,及時疏除老葉、病葉和過密側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增施生物菌肥,中耕松土增加土壤透氣性。輕度受害植株,可葉面噴施蕓苔素內酯+氨基酸葉面肥,促進植株恢復生長。嚴重受害田塊,根據生產實際,可補種速生葉菜減少損失。對清理的病株、病果等,要集中處理,減少病原菌殘留。
二、露地蔬菜
1.及時排水防澇與土壤管理。在菜地四周開挖深溝(寬30cm、深40cm),坡度保持在0.3%~0.5%,保證排水順暢。對于低洼地塊,采用高壟栽培,壟面覆蓋銀黑雙色地膜,既防草又降濕。雨后及時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結,改善根系透氣性。對于土壤黏重的地塊,可每畝摻入5~8立方米的稻殼或秸稈改善土壤結構。
2.科學施肥與植株調整。連續陰雨易導致養分流失,應在雨停間隙及時追肥。葉菜類蔬菜,可每畝追施尿素10~15kg+硫酸鉀5~8kg;結球類蔬菜,可每畝追施三元復合肥(15-15-15)20~25kg。采用穴施或溝施,深度10~15cm,施后覆土。花椰菜要用老葉遮蓋花球,大蔥及時培土。適時摘除基部老葉、病葉,疏除過密枝條,保持田間通風透光。
3.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高濕環境下,易發生軟腐病、黑腐病、霜霉病等病害。要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無害化處理,并在病穴撒生石灰消毒。發病初期,可用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噻唑鋅懸浮劑600~800倍液,或40%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進行防治,重點噴灑植株基部。可用苦參堿、除蟲菊素等植物源農藥防治蟲害。
4.適時采收。對已達采收標準的蔬菜應及時搶收,特別是葉菜類蔬菜遇雨易腐爛,根菜類蔬菜易裂根。采收應在停雨期進行。輕微受損蔬菜可加工處理,完全腐爛的應集中堆漚。產后及時將尾菜帶至田外集中處理,以阻斷病害的傳播。
5.做好大蒜播種。
(1)適當推遲播期。連續降雨導致許多地區錯過了大蒜最佳播種期。目前,田間有積水、土壤過濕過大,不能急于播種,要適當推遲播期,盡量于10月底前完成播種,最遲可推遲到11月初。部分實在無法冬前播種的,也可春播,但對產量有較大影響,并且獨頭蒜較多。
(2)做好播前準備。及時排水散墑,降低土壤含水量。精選蒜種,藥劑拌種。按大小瓣分級播種,選擇無病斑的單瓣3.0g以上的作蒜種,可用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拌種或浸種,預防根部病害,促進發芽。
(3)科學播種。大蒜晚播需淺播,播后覆土1cm左右。適當增加播種密度,頭用蒜(如金鄉大蒜)的播種密度3~3.2萬株,頭蒜薹兼用型大蒜(如蒼山大蒜)的播種密度3.5~4.0萬株。播后覆蓋地膜,促進發芽。
(4)播后防凍害管理。大蒜晚播需促苗、防凍。越冬前如果苗情弱(4片葉以下),需提前做好保溫防凍措施,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加蓋二層膜保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