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長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稱玉米穗粒腐病,玉米赤霉病。一般年份發病率5%~10%,嚴重的可達50%。發病以后不僅導致玉米產量降低、品質下降,而且病菌還會產生毒素,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給農牧業都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玉米穗(粒)腐病的癥狀因病原菌的不同而有差異,主要表現為整個或部分果穗或個別籽粒腐爛,其上可見各色霉層,嚴重時,穗軸或整穗腐爛。果穗及籽粒均可受害,被害果穗頂部或中部變色,并出現粉紅色、藍綠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黃褐色霉層,即病原菌的菌絲體、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粒無光澤,不飽滿,質脆,內部空虛,常為交織的菌絲所充塞。果穗病部苞葉常被密集的菌絲貫穿,黏結在一起貼于果穗上不易剝離。

串珠鐮刀菌:病粒散生或連片,初期為褐色腐爛,后期籽粒表面被灰白色、粉紅色、紅色或紫色的霉層覆蓋,常在果穗的頂部或圍繞穗蟲(玉米螟、黏蟲)造成的溝槽長出,嚴重時整株腐爛。鐮刀菌可由突然傳播,通過系統侵染由根到玉米的穗部。

禾谷鐮刀菌:苞葉上常見紅色霉層,果穗和苞葉緊緊粘附,在籽粒和苞葉之間有紅色至紫色霉層,嚴重時穗軸或整穗腐爛。

青霉菌:常在穗的尖端發生,嚴重時籽粒之間遍布灰綠色病原菌孢子,掰斷果穗,可見穗軸外圍有一藍綠色環帶,籽粒基部組織已被病菌嚴重侵染。

赤霉菌:在玉米的尖部出現紅色或粉紅色的霉菌,由于霉菌的生長,花絲和苞葉會粘在玉米果穗上,嚴重的在果穗尖部的苞葉上會出現粉紅色霉菌。

木霉菌:在玉米的籽粒間甚至整個果穗出現深綠色的霉菌,這種病害通常分散在果穗上。
那為啥今年的玉米穗腐病這么重?這是因為前期4~7月份持續干旱,“旱生蟲,濕生病”,由于前期棉鈴蟲,玉米螟等蟲害造成的傷口病原菌?染;8月26日到9月以來,不間斷的降雨增加田間濕度;9月上旬以來,平均溫度22℃—30℃,與玉米穗腐病嚴重發生的適宜溫度在15-28℃相吻合,加上玉米本身就是很好的培養基,因此,適度病原菌、適宜濕度和合適的溫度疊加是造成玉米穗腐病發生嚴重的主要原因。
除選擇抗病品種關鍵因素外,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抽雄灌漿期做好病蟲害的防治,減少穗腐病發生有效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