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墑分類施策 科學應對“爛秋雨”
——華北黃淮土壤墑情及農事操作建議
據10月9日全國農技中心農田土壤墑情監測,受近日持續降雨影響,華北黃淮地區0—20cm土壤漬澇(田間積水不能及時排出)站點占比26.38%,墑情過多(土壤相對含水量90%—100%)站點占比43.51%,墑情適宜(土壤相對含水量70%—90%)站點占比30.11%。墑情過多及漬澇地塊主要分布在河北保定南部、衡水南部、石家莊西部和南部、滄州南部、邯鄲大部、辛集部分區域,山東德州、淄博、濰坊、濱州、濟南、青島、東營、聊城,河南洛陽、三門峽、商丘、開封、周口、漯河、許昌、平頂山、安陽、新鄉、焦作、南陽,安徽宿州、淮北、亳州,江蘇淮河以北及山西東南等地。
據氣象部門預測,未來10天(10月10—19日)華北、黃淮北部等地仍多降雨天氣,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3倍,預計墑情過多及漬澇范圍將持續擴大,嚴重影響夏玉米收獲晾曬和冬小麥播種。針對嚴重“爛秋雨”建議如下:一是及時排水散墑。漬澇地塊要及早疏通溝渠,機械抽水,搶排積水;土壤墑情過多地塊,可開挖深溝,瀝出耕層滯水,為農機盡快進地作業爭取時間。二是夏玉米分類搶收減損。墑情適宜區域成熟玉米要及時搶晴收獲。短期內輪式機械無法進地地塊,應調度履帶式收獲機進田作業。田間積水嚴重或倒伏地塊要抓緊人工搶收。玉米植株沒有完全枯黃且暫時不具備烘干條件的地塊,可適當晚收。已收獲玉米有烘干條件的需立即烘干入庫。不具備烘干條件的,可搭建臨時鐵絲網“玉米囤”儲存玉米,注意避雨防水,趁雨停間隙及時通風攤晾。三是冬小麥適期適墑提高播種質量。堅持播期服從墑情、播量服從播期、進度服從質量,落實晚播小麥以種補晚、以密補晚、以好補晚、以肥補晚、以促為主應變措施。墑情過多及漬澇地塊不宜盲目搶時早播,防止爛籽爛苗。依據土壤質地和保水滲水性能,按照先砂土、再壤土、最后黏土合理安排整地播種時序,力爭在當地播期下限前完成播種。秉承寧可晚播,也要適墑的原則,盡量在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70%—80%時播種,播前精細整地。晚播小麥選用半冬性或半冬性偏春性品種,適播期后每遲播1天每畝增加0.5kg播量;用殺菌殺蟲劑拌種,杜絕“白籽下地”;播種時施足底肥,底肥比例可提高至60%—70%,適當增施磷鉀肥。切忌播種過深(應比適期播種淺1~2cm),助苗早出土、早發快長。墑情過多地塊不宜播后機械鎮壓,待土壤有2—3cm干土層時適時鎮壓,以免造成土壤板結。整地質量較差導致種子懸空,影響正常發芽出苗的,要及時適量補澆“蒙頭水”,補充表墑、破碎坷垃、踏實土壤,確保苗齊苗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