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寒露節氣與冬小麥播種緊密相關,有句老話叫“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這主要指黃淮海地區,此時氣候特點是氣溫適中(通常在10℃到15℃之間),光照充足,非常適合冬小麥播種,能保證麥苗在越冬前長得健壯,但又不會因長勢過旺而降低抗寒能力。
寒露種麥的關鍵要點
除了把握時機,寒露時節種麥還有幾個方面需要留意:
黃淮海地區參考播期:黃淮海區域廣闊,具體播種時間可根據所在區域參考下表。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日期是基于過往經驗的建議,每年具體的播種時間務必關注當地的天氣預報和農業部門的最新指導。

應對晚播的技術措施:如果因為天氣(比如近期的連陰雨)導致播種推遲,可以采取"四補一促"的應變栽培技術:
以種補晚:選用半冬性或半冬性偏春性的品種。
以密補晚:適當增加播種量。通常每晚播1天,每畝基本苗增加約1萬。
以好補晚:努力提高整地和播種質量。
以肥補晚:科學增施底肥,確保氮、磷、鉀平衡。
以促為主:在小麥生長期加強田間管理,促進生長。
播種前后的其他農事提醒
排水散墑:如果前期雨水多,田地有積水或土壤濕度過大,排水散墑是首要任務。只有當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達到70%—80%時,才適合整地播種。
種子處理:播種前最好進行選種、曬種和藥劑拌種(包衣),這能有效預防小麥苗期的病蟲害。
關注天氣變化:寒露時節,南方需防范"寒露風"對晚稻的危害,華南地區還要注意"綿雨"影響秋收秋種。
關于冬小麥播種,還有兩點需要注意:
農諺有地域性:"寒露種麥正當時"主要適用于黃淮海等區域。在其他地區,例如一些山區、平原或河灘地,播種時間可能需要調整,所謂"秋分種高山,寒露種平川,迎霜種的夾河灘"。
忌過早或過晚:播種過早,麥苗易冬前旺長,消耗過多養分且易受凍害;播種過晚,麥苗弱小,根系差,分蘗少,同樣不利于安全越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