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氣候復雜多變。為應對氣候變化,品種的穩產、節水、抗旱、抗穗發芽、抗倒春寒能力,成為黃淮海麥區農業生產迫切需求。衡麥32的成功培育,突破限制品種的光、熱、水、肥、土等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實現產量與效益、高產與優質、生產與生態、資源環境與綠色協同并進,更好地滿足市場迫切需求的突破性新品種。

衡麥32(國審麥20241046),高產穩產、多抗廣適。該品種聚合親本優良基因,綜合農藝性狀優勢明顯:


①株高適中,莖稈粗壯,抗倒能力強;

▲2024年多次暴風雷雨天氣后表現
②抗逆性主要表現在抗干熱風,落黃好,對白粉病、條葉銹病均具有較好的抗性。

③抗寒性好(2024年農業農村部第796號公告中,衡麥32等10個品種表現出很好的抗寒性,成為重點突出抗逆抗病,支撐農業防災減災新進展審定品種);

▲2022年冬季到2023年春季斷崖式降溫表現
④根系活力強,根量大,根深葉茂,水分利用率較高,抗旱指數高,抗倒春寒能力強,葉片功能期長,耐后期高溫;


⑤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的優點,單位面積成穗數較多,多穗粒多粒大,群體結構合理,畝穗數47萬左右,穗粒數36粒左右,歷年千粒重平均44g,產量三要素協調;



⑥耐鹽堿,為鹽堿地綜合利用提供品種支持。山東農業大學和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對55份小麥品種(系)進行耐鹽堿脅迫處理,結果表明,衡麥32等14個品種的耐鹽性最強,為1類極耐鹽;
⑦適應性廣。適宜在黃淮冬麥北片水地組的山東省全部、河北省保定市和滄州市的南部及其以南地區、山西省運城和臨汾市的盆地灌區種植。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所研究人員經分子標記檢測,衡麥系列品種均含有光周期不敏感Ppd-Dla基因,且含有隱性春化基因(vrn-A1/vrn-B1)和顯性春化基因(vrn-D1),這與衡麥系列品種廣泛的生態適應性是一致的。這些品種不僅對水肥條件有較好的適應性,且對不同氣候年型、生產條件表現出較強的適應性,實現了跨區推廣種植。
總結:衡麥32多抗廣適,豐產性突出,千粒重高,籽粒飽滿,商品性好。根系發達,水肥利用率高,抗旱抗鹽堿能力突出。在黃淮北片高水肥地區推廣應用潛力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