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新銳恒豐研究院
編譯 | 先鋒農藝等
眼下正值玉米苗期,雖然長勢喜人,但也正是最“脆弱”的階段。隨著“七上八下”主汛期臨近,暴雨、冰雹、大風輪番登場,玉米極易發生倒伏或莖折!

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7月我國沿海將迎來2~3個臺風,比常年多,其中至少1個強臺風有可能影響北方玉米產區,風災風險顯著上升!面對“風吹雨打”,我們應該如何有效應對?
玉米什么時期發生莖折
玉米莖折最常見的兩個時期是V5 至V8,此時生長點剛剛超出土壤線,以及V12 至R1,即抽雄前兩周直至吐絲。
1)V5 至V8
A.玉米進入快速生長期,生長點剛露出土面,植株脆弱,根系擴展尚不完善。此時的莖折通常發生在節間密集的部位,植株無法恢復,影響產量。莖的生長是通過節間細胞的伸長而發生的,這增加了莖的剛性。在這個快速生長階段,細胞壁極其脆弱,與其他生長階段相比,莖組織脆化的風險更大。
解剖玉米植株,顯示莖內正在發育的結構。
2)V12 至R1
從 V12 (玉米12葉期)到抽雄,玉米植株正處于生長最快的階段。在大約 21 至 28 天的時間內,植株高度從約90cm長到2米多或3米左右,即每天生長約5-10cm。這是玉米生長的高峰期,植株迅速增高,莖桿變得更加脆弱。此階段最常見的斷裂部位是在節處——緊鄰主穗節的下方、處或上方。
玉米植株在弗吉尼亞大學折斷。
植株通常在風害發生后不久,莖稈上就會出現可見的穗狀芽。然而,葉片表面積的嚴重減少通常會導致受損植株的籽粒產量有限或完全不產。當植株長到成熟高度時,由于木質素和其他結構物質的沉積,細胞壁變得更加堅固,發生莖折的風險會降低。
什么原因會導致容易發生莖折?
1)極端天氣
強風和雷暴常在低溫清晨發生,此時玉米細胞膨脹,莖部變得更脆,容易折斷。
一場嚴重的風暴過后,種植者經常會問,為什么一塊田地受到了損害,而鄰近的種植相同雜交品種的田地卻沒有受到損害。這可能是因為直線風在較小的地理區域內變化很大。當觀察暴風雨后電話桿、樹木或建筑物的損壞時,這種現象很明顯,因此它也適用于玉米地也就不足為奇了。風“氣流”和“下擊暴流”會導致狹窄的破壞區域,往往在一個區域造成比另一個區域更嚴重的破壞。

2)地理位置
風災頻發的地區,尤其是經常遭受冰雹或雷暴侵襲的地方,莖折風險較高。
3)生長發育時期
玉米的V5-V8期和V12-R1期,是最易發生莖折的關鍵階段,管理和環境條件的微小差異都可能加劇折斷。
4)溫度波動
當氣溫炎熱時,玉米植株有一定程度的彎曲能力,并且不易受到風害。但是,當刮風期間出現涼爽的氣溫時,玉米植株會變得越來越僵硬,并且出現青枯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在快速生長階段,玉米植物細胞含有較多的膨壓(每個細胞內的水壓)。隨著膨脹壓力的增加,在強陣風情況下莖稈折斷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5)田間管理條件
任何促進高產和快速生長的條件也可能導致更嚴重的莖折損壞。事實上,遭受損害的往往是產量最高、產量潛力最大的地塊。過度施肥、快速生長的玉米更容易受到風害。特別是高氮肥的使用,可能導致玉米莖桿變得更加脆弱。(小編:看來玉米苗期蹲苗有一定科學道理)。
6)化學除草劑
生長調節劑除草劑如如2,4-D 和麥草畏是生長素,還可以通過影響節區的細胞分裂并增加脆性來增加玉米脆性折斷損傷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
7)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過高,會加劇于玉米植株之間對養分、水和陽光的競爭,造成玉米植株增加,玉米莖桿變細,這樣容易發生莖折或倒伏 。
8)種植深度
一般種植深度不直接影響莖折 可能性;然而,種植太淺會限制節根的發育。玉米對麥草畏的一種耐受機制是從根部滲出。根系較淺或受限的玉米植株對麥草畏的耐受性可能會降低,從而導致莖折或其他損傷癥狀(例如支撐根畸形)的風險增加。
9)品種原因
雖然不同玉米品種的莖折可能有所不同,但最重要的是,所有玉米在強風情況下都會發生折斷。在探索這些差異時,農學家經常注意到快速生長的品種通常在V5-V8期表現出較高的莖折風險。
然而,早期生長特征與V12-R1莖折風險增加之間的關系似乎不大。一些早期生長相對較慢的雜交品種表現出較高的風險,而其他早期生長相對較快的雜交品種在此階段表現出的受傷風險有限。
(未完待續)
還有哪些因素容易造成玉米莖折。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