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玉米改良中心和玉米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是我國玉米生物育種領域中的重要戰略力量。實驗室堅持圍繞“四個面向”科技戰略部署,聚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使命,緊密圍繞玉米生物育種科技創新,開展生物育種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創制國家戰略最急需的高產優質穩產突破性玉米重大新品種。
2025年4月27日,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玉米改良中心、玉米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山西中農賽博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安徽華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國審玉米新品種“中農大201”使用權轉讓協議簽約儀式。此次合作標志著我國玉米生物育種領域又一重要科技成果成功落地,將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種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山西省種業發展中心主任楊軍、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黨委書記張遠帆出席簽約儀式并講話。國家玉米改良中心和玉米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賴錦盛教授、山西中農賽博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紅建、安徽華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良柏作為三方代表共同簽署協議。

“中農大201”是由玉米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研發的國審玉米新品種,具有矮桿,耐密、高產、抗逆、適應性廣等突出優勢,市場前景廣闊。此次成果轉化合作,將充分發揮實驗室的科研優勢、中農賽博的產業化能力以及華成種業的推廣網絡優勢,加速新品種的推廣應用,為我國玉米種業升級和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楊軍在講話中指出,山西省高度重視種業創新發展,此次合作是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典范,希望各方以“中農大201”為起點,進一步推動生物育種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
張遠帆表示,中國農業大學始終致力于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中農大201”的成功研發和轉化體現了學校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使命擔當。未來,學校將繼續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促進更多農業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賴錦盛教授介紹,“中農大201”是實驗室在分子設計育種技術體系下培育的重要成果,其推廣應用將顯著提升玉米種植效益。董紅建和劉良柏均表示,將全力推進新品種的市場化開發,為農戶提供優質種源和技術服務。
此次簽約是落實國家種業振興行動的重要實踐,也為玉米生物育種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新模式。三方將以此為契機,深化合作,共同推動我國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