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黃淮海經受了一年又一年的特殊天氣過程,特別是黃淮海中部地區,玉米品種經受了一場又一場血與火的洗禮,高溫干旱、強降雨、南方銹病莖腐病大爆發,雄花敗育、陰雨寡照、后期倒伏,育種家們辛苦多年選育出的材料或品種一次次被老天降維打擊,慘像目不忍睹。亂世出梟雄,逆境靚新品,多災之年,一些抗逆性強的品種脫穎而出。
品種總是在不斷地適應環境中勝出或被淘汰,育種家也在品種的適應或不適應中遭受痛苦的煎熬,誰適應了誰就會勝出,滿眼的哀鴻遍野,也總有那一些打不死的小強,想必讓大家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收獲,改變著人們的育種思路,推動育種創新和品種迭代更新快速發展。此時正是調整育種目標,創新資源、精選良種之時。
黃淮海地區是我國三大玉米主產區之一,也是我國最大的夏玉米主產區。該地區夏玉米播種面積2億多畝,占全國玉米總面積的35%以上,總產量占全國玉米產量的36%左右, 在我國秋糧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黃淮海夏玉米區域范圍
黃淮海地區,北起長城,南至桐柏山、大別山北麓,西倚太行山和豫西伏牛山,東瀕渤海和黃海,其主體為由黃河、淮河與海河及其支流沖積而成的黃淮海平原(即華北平原),以及與其相毗連的魯中南丘陵和山東半島(包括山東、河南的全部、河北大部、山西中南部、陜西關中和江蘇徐淮地區)。

二、黃淮海區域的玉米生產特點及存在問題
1、生產特點:
(1)種植制度:冬小麥-夏玉米一年兩熟;
(2)套種改直播:積溫減少150 ℃;多粒改單粒:種子活力要求高;
(3)人管改機管:全程機械化;精管改簡管:播、肥、藥一體簡化管理
(4)高產改高效:種植者節本增效,追求利益最大化
(5)流轉和托管:個體到大戶/合作社/企業,小戶變大戶
2、主要問題:
高產難持續;穩產難保證;
機收難滿足;質量難保障。
解決“四難”是 玉米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三、黃淮海夏播區氣候特點及變化趨勢
玉米喜溫暖,全生育期要求較高的溫度;植株高、葉面積大,生長需水量大。黃淮海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氣溫高、蒸發量大,無霜期在170~220天,夏季降雨量占全年70%以上。雨熱同季,多集中在 6~8 月份;光溫同期,與夏玉米生長期需求一致,使得該地區成為夏玉米的理想種植區。但黃淮海地區風、雨、旱、澇、熱和低溫寡照等自然災害頻繁,且年際變化大,病蟲害此起彼伏。玉米單產在年份間極不穩定。所以這里的秋糧收獲如何,還要看當年的天氣氣候。
1、氣候資源及其變化趨勢
(1)年日照2360 h; 由北向南遞減,河南省南部低于2000h;
年降雨量678mm; 從北向南遞增,豫南、皖蘇北為高值區;
(2)玉米季平均氣溫23.4℃; 6月上中旬播種,9月中下旬收獲。
(3)降水與玉米需水季節同步,自然條件對玉米生長發育有利。
(4)雨量分布不均勻,自然災害較多,對玉米生產不利,黃淮海玉米區最大特點是自然災害頻發引起的可變性。
2、變化趨勢
(1)年均溫度持續增加1.6度,年日照時數持續下降13%,玉米季減少 52小時;
(2)年降雨量波動增大,玉米季北降南增 ,北旱南澇;
(3)氣象災害及生物災害頻發重發:
①2013年,黃淮海遇極端高溫,局部澇漬害
②2014年,黃淮海青枯病爆發
③2015年,黃淮海南方銹病席卷
④2016年,淮河流域遇高溫
⑤2017年,黃河和淮河流域遇高溫
⑥2018年,黃淮海全局遇高溫,四場臺風入侵……
⑦2019年,黃淮海多地豐收
⑧2020年,局部褐斑病重;全域性寡照天氣多;南方銹病在南部重發……
⑨2021年,煙花臺風帶來的南方銹病席卷黃淮海;收獲期水淹
⑩2022年,極端高溫再次影響黃淮海
?2023年,臺風杜蘇芮帶來的南方銹病席卷黃淮海,穗腐病嚴重
?2024年,高溫干旱及旱澇急轉,雌雄分化異常,后期穗腐病嚴重
3、主要氣象災害
①旱災
玉米播種苗期初夏旱,玉米拔節卡脖旱,玉米花期伏旱三種。
②水災
在7-8月的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60%-70%,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易出現漬澇災害。主要發生在黃淮南部地區,發生頻率均居全國首位。
③陰雨寡照
主要是7月下旬到8月中旬的陰雨寡照。出現陰雨寡照天氣的年份平均為27%左右 ,以黃淮南部出現頻率較高 。2003年河南玉米生長季節遭遇嚴重花期陰雨天氣,全省玉米平均減產37.42%。
④風災倒伏
黃淮海的大風多在夏秋之交,瞬時風力可達到 10級 以上。有時風雨交加,土壤松軟,極易造成玉米大面積倒伏。7 月底至 8 月初,玉米處于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吐絲期,一旦倒伏或倒折,產量受損嚴重。9 月中下旬,玉米接近成熟,一旦倒伏或倒折,產量降低,影響收獲。
⑤高溫熱害
從2013年至2022年的十年間,有七年發生高溫熱害。尤其是2022年,局部區域35度以上高溫天氣持續35天以上。
高溫干旱疊加,造成玉米受精不良或籽粒敗育,結實率嚴重下降。
⑥生物逆境災害
主要包括青枯、穗粒腐和銹病。
四、黃淮海夏播區玉米主要病害
根據2021年修訂的國家級玉米品種審定標準,暫將病害分為兩種:主要病害和重要病害。
1、主要病害:
黃淮海夏玉米類型區、京津冀早熟夏玉米類型區:小斑病、莖腐病、穗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均未達到高感。
2、重要病害:
黃淮海夏玉米類型區、京津冀早熟夏玉米類型區:彎孢葉斑病、南方銹病、瘤黑粉病。
上述病害需要接種鑒定。
高溫熱害、低溫寡照、旱澇災害、風災、生物災害等頻發重發,因此,抗逆減災是挖掘產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徑!
五、當前主栽品種的應用現狀
1、中小穗品種接受程度逐步提高;
2、白軸、紅軸并存,區域細化不明顯;
3、種植習慣有從稀植向密植轉變的趨勢;
4、沒有十全十美的品種:幾乎所有品種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株高偏高、品質一般、產量一般、抗病性存在缺陷等。
黃淮海逆境脅迫常態化,及隨著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推進,耐密植、中小穗、多抗、耐逆境品種接受度提高,根據近年來高溫熱害品種表現不一,未來,耐熱性好、可合理密植的品種受關注度高。品種綜合優勢具體體現在:
①耐高溫干旱。要能適應這里長時間甚至短期40℃高溫,伴隨的干旱能力。在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高溫熱浪或許會成為新常態。
②抗病性強。河南、山東一些地區,降雨較多,而且不均勻,常見病害高發,特別是南方銹病和莖腐病。
③抗倒伏。黃淮海區域在拔節期易遇大風,形成根倒伏,莖桿脆弱的易莖折,造成減產。孕穗期易遭遇大風,造成倒伏,減產較大。9月底10月初易遭遇狂風暴雨,倒伏,雖對產量影響不太大,但收獲困難,增加生產成本。
④適應陰雨寡照。黃淮海地區秋季往往陰雨綿綿,低溫和寡照雙重影響,嚴重影響籽粒后期灌漿,還易發生穗腐病,影響產量和品質。
⑤廣適性強。品種的廣適性很重要,農民喜歡種植穩產有收益的品種,不管高溫、低溫還是陰雨寡照都可以保證收益。
來源:種業商務網綜合整理自《黃淮海特殊環境下玉米品種洗禮后的思考》、談農說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