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推薦閱讀 » 正文

科技部長為啥表揚小麥品種百農207?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12-02  來源:一麥眾承  作者:歐行奇  瀏覽次數:1034
 

       一、我從未想過科技部長會表揚百農207

      2022年2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時任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介紹科技創新有關進展情況。

      科技日報記者問:農業科技創新在助力脫貧攻堅支撐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們在重點支持科技保障糧食安全方面,交出了哪些成績單?

      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答: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中國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主糧應該是自己能夠有保障的,所以糧食安全是科技必須面對并且要認真回答好、做好的一件事情。在這方面,我們重點做兩件事,一是耕地、二是種子,這兩件事都具有戰略意義。作為種子來講,我們從兩方面下手,在單產上怎么提高,品質上怎么更好?這需要科技。在這方面,大家都知道袁隆平的水稻小麥也有一個品種叫“百農207”,品質好、產量高,現在達到了畝產1300斤左右,不是試驗田,而是推廣了6000多萬畝。什么概念?在三四十年前的時候,一畝小麥有500斤就很好了,這是我自己經歷的事情,那是插隊的時候。

      袁隆平是全世界最偉大的水稻育種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受到部長的點贊并不稀奇。然而,一個小麥品種百農207,為什么能受到部長點名表揚?

      那天深夜,我單位生命科技學院(現農學院前身)辦公室主任電話告訴我這件事,我在凌晨微信里回復他說,這對我很重要。

      第二天一大早,天剛蒙蒙亮,我就去辦公室電腦上查看新聞發布會視頻,確實聽到部長表揚了百農207。我還聽到,部長補充了一句話,這個品種是楊凌農高區培育的。

      就在前不久,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國家航天育種工程首席科學家劉錄祥研究員受邀來我校做學術報告時,向校領導提起了當年向科技部推薦百農207這件事,當時總共推薦了5項。劉老師返程前,校領導安排我去會匯報工作并送行。在賓館會客廳,劉老師熱情會見了我。劉老師說,第一次見到我,很高興。我說,我見過您很多次,您每次都是在主席臺上,我在聽眾席上。劉老師介紹說,他原來以為百農207是茹振鋼老師的品種,后來才知道是我的品種,他過去從來沒有聽說過我。

      二、我認真想過部長表揚百農207名副其實

      (一)百農207表現“六抗三耐”

      1. 抗倒春寒

      百農207典型半冬性,冬春季生長發育穩健、遇高溫天氣不旺長,柱頭活性和花粉活力強,抽穗期穩定。在倒春寒重發之年,減產不超過5%。

      2.抗穗發芽

      百農207中晚熟、不早衰,穎殼扣合嚴、籽粒不外露、全角質、吸水慢,攜帶主效抗穗發芽基因。

      2016年小麥成熟收獲期間,河南省中北部遭受連日暴雨危害,多數小麥品種穗發芽十分嚴重,喪失了種用價值,供種安全形勢面臨嚴峻考驗。在大災之年和供種危機之際,百農207表現抗穗發芽能力強,其種子不完善率僅有6.4%,種子質量仍達國家原種質量標準,種子被搶購一空,毛種子價格高達每斤1.5-1.6元,在提高種子效益的同時,為保障小麥種子安全發揮了關鍵作用,對助推百農207種植面積快速擴大也起到了催化作用。

(2021年,喬紅拍攝于焦作溫縣繁育基地)

      3. 抗干熱風

      按照全國農技中心及河南省農技總站部署,程樂慶等(2016)在豫東平原腹地夏邑縣王集鄉劉寨村安排試驗,試驗田土質為兩合土,灌溉方便,土壤肥力中上等。選用當前生產上主推小麥品種周麥22、淮麥22、周麥27、周麥28、商麥1號、周麥24、百農207、豐德存麥8號、周麥32為材料,每個品種種植一區,每區面積100 m2,設6個重復。播種、施肥、病蟲草害防治及田間管理同大田小麥生產一致。從連續兩年試驗結果可以看出,9個品種畝產量在467.4 kg~610.3 kg之間,百農207綜合性能表現突出,兩年畝產量均超過600 kg,位列第一(表5、表6),表現抗高溫能力強,其根系發達、植株健壯,生育中后期功能葉面積大、延衰,光合能力強,是最適宜豫東平原種植的抗干熱風小麥主推品種。

(2021年,李新華拍攝于輝縣育種田)

      4. 抗倒伏

      在品種審定公告中描述:百農207株高76cm,株型松緊適中,莖稈粗壯,抗倒性較好。在百農207提純復壯過程中,新系較原參試系抗倒性明顯提高。在大田生產中,生長特別好的麥田遇到大風大雨,也會發生嚴重倒伏,但收獲計產后發現仍然是高產。此外,百農207有倒而不死的特點,據業內專家介紹,這類品種不多,已知全國只有4個,包括小偃22和煙農19也是如此,另外一個是啥品種,我記不清了。

      5. 抗病

      我說百農207抗病,有人可能會說我是騙人,因為品種審定公告上描述:百農207中抗條銹病、高感葉銹病、白粉病、紋枯病和赤霉病。

      就以赤霉病為例,百農207對赤霉病并非高感,實際應該是接近中感水平,與黃淮南片同期多數主推小麥品種相比發病相對較輕。

      2010-2011年度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區試赤霉病病級(指)和抗級鑒定結果表明:全部參試品種中,抗級分為中感(MS)和高感(HS)。其中,百農207為中感(MS);從病指看,百農207相對較輕,僅次于淮核0615、渦麥0608和淮麥0705,居第4位。

      2011-2012年度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區試赤霉病病級(指)和抗級鑒定結果表明:全部參試品種中,抗級均為高感(HS);從病指看,百農207相對較輕,僅次于淮麥0705,居第2位。

      張彬等(2018)采用人工接種鑒定的方法,對黃淮南片的河南、安徽、陜西和江蘇4省的65份主栽小麥品種進行赤霉病抗性鑒定。

      經單花滴注接種抗擴展型鑒定,中抗品種1個,為“西農511”;中感品種有“百農207”、“煙5158”、“西農889”、“西農2000”等14個,高感品種為“皖麥52”、“西農979”和“瑞華520”等50個品種。河南的中感和高感品種分別有2份和22份,占河南主栽品種的8.3%和91.7%,百農207表現為中感,具有較強的赤霉病抗擴展能力。

      經土表接種抗侵染型鑒定,百農207表現高感,但其發病指數僅略高于豐德存麥1號、煙5158、淮麥28、徐麥33、中麥895和西農538等6個品種,與中感對照品種鄭麥0943接近,低于中麥175、明麥16、徐麥30、濟麥22、周麥16等38個品種。

      事實上,百農207在沿黃稻區占90%以上,原因就是百農207不僅耐濕、而且白粉病輕,對白粉病具有水平抗性,這種水平抗性應該來自親本百農64。莖基腐病也相對較輕。

      當然,百農207對黃花葉病毒病抗病性較弱。

      6. 抗除草劑

      百農207抗除草劑是王世杰、康明輝老師親自帶我在育種田看到的,確實抗除草劑。退一萬步講,我寧愿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能不信我親老師的話,更不能不尊重客觀存在。百農207作為對照品種,在田間種成一排,均未受除草劑影響。

      7. 耐旱

      百旱207由百農207系選而成,繼承了原品種百農207耐旱性較好的特點,2017年通過河南省審定(豫審麥2017019),百旱207品種權轉讓費655萬元,創河南省審旱地小麥品種空前記錄。百旱207是河南省旱肥地主推品種。

      王冰冰等(2016)在洛陽市宜陽縣篩選適宜該地區種植的旱地優質、高產小麥品種,試驗地點在高村鄉石村,該村土壤為褐土土質、肥力中上等(宜陽縣旱地的平均水平),研究結果表明,百農207在豫西旱地長勢旺,葉寬大,葉深綠色,產量高,表現突出。較當地對照品種豫麥49-198每畝增產51.5 kg;較河南省旱地對照品種洛旱7號每畝增產93.2 kg(表11)。

      8. 耐濕

      百農207的耐濕性是偶然被發現的。2010年,在河南豐源種業有限公司水稻田種植小麥育種材料,種完后灌水,水灌得很透,一天多表層水才下去,本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不料想夜里水渠被沖開,育種田又被狠狠地深灌了一遍,幾天水下不去。小麥材料大部分淹死了,悲憤遺憾中卻發現一行行對照種子百農207卻安然無恙。

      后來,我安排在實驗室對不同小麥品種種子及拔節期進行水淹試驗,發現矮抗58耐淹3天,百農207耐淹6天,百農607耐淹9天。腦子里臨時湊了個吉利數“369”,讓我記憶猶新。

      9. 耐鹽

      李新華等(2017)以大面積推廣或新育成的小麥品種周麥18、百農207、華育198、百農69和百農AK58為材料,初步研究了NaCl脅迫對小麥種子發芽率、發芽勢、幼苗生長的影響。對各指標數據的綜合比較可以看出,5個小麥品種的發芽勢、發芽率、根長和苗高的相對值均明顯下降,不同品種間及濃度間均有明顯變化,百農207、周麥18表現出較強的耐鹽性;百農AK58、百農69和華育198的耐鹽能力依次降低。

      (二)百農207產量高

      百農207在河南省、國家試驗中還是取得了比較理想的產量位次。

      至于各地高產示范、高產攻關、高產創造,不再一一贅述。因為大家不一定相信,我自身也不會全信。

      就寫一寫河南省主導小麥品種產量比較情況吧。由于不涉及品種審定問題,所以數據絕對真實可靠。

      周繼澤等(2018)為明確河南省主推小麥品種的適宜播量,以周麥22、西農979、鄭麥7698、百農AK58和百農207等5大主導小麥品種為材料,進行3年多點試驗,研究了不同播量對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試驗設計是,每個品種設置5個播量處理,分別為112.50 kg/hm2、150.00kg/hm2、187.50kg/hm2、225.00kg/hm2 和262.50kg/hm2。小區面積為 150 m2,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個重復。播種方式采用精播耬播種,播種深度3-4 cm。各點均在10月中旬播種。

      結果表明,隨著播量的增加產量呈上升的趨勢,當播量增加到187.50 kg/hm2時,產量達到高峰,而繼續增加播量則產量呈下降的趨勢。產量構成因素方面,單位面積穗數隨著播量的逐漸增加而呈現上升的趨勢,穗粒數和千粒重則呈現下降的趨勢。在適宜播量范圍內,5個品種的產量排名從高到低為百農207、周麥 22、鄭麥 7698、百農AK 58、西農979。

      說實話,雖然產量位次有高低,但是絕對產量差異不大。不過,卻說明了一個事實。有不少人說,百農207是一個廣適穩產品種,并不是一個高產品種。通過三年試驗,證明了一點,百農207產量不低。

      三年試驗中,有一年試驗結果很有意思。最低播量和最高播量情況下,矮抗58產量最高;其余三個中間播量情況下,百農207產量最高。周繼澤研究員(原任河南省種子管理站副站長、現任河南省種業發展中心書記、上屆國家小麥品種審定委員會主任委員)曾告訴我,向一般人盡量不要提這件事,如果我說實話,都是百農系列品種產量最高,容易引起大家誤解和不悅。我覺得,一麥眾承群里都是自己人,都不是一般人,我就把實情告訴大家吧。

      (三)百農207品質優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重點綜合實驗室魏益民等(2023)對關中平原大面積種植的小麥品種籽粒質量性狀進行分析,并通過訓練的專業感官評價人員對以其為原料、由面點師實驗室制作的鮮面條的烹飪特性進行評價,同時統計分析小麥籽粒性狀、面粉理化特性和面條感官評價結果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關中平原小麥千粒重、容重和硬度較高,面粉濕面筋含量高,面團延展性能良好,優質強筋小麥品種的比例明顯提高。面粉的黏度參數,特別是峰值黏度,對面條的感官評價總分,面條質量要素中的色澤、硬度和黏性有較大影響,是評價鮮面條專用粉的重要參考指標。面條感官評價總分與峰值黏度呈顯著正相關,與籽粒硬度、破損淀粉含量和面粉吸水率呈顯著或極顯著負相關。小麥品種(面粉)百農207、F50、F20、中麥578、西農583和鄭麥366適宜制作優質鮮面條。

      其中,百農207的鮮面條感官評價位列第一。

      三、百農207其他第三方評價

      河南省人民政府評價:

      繼鄭麥9023和矮抗58之后,百農207是近20年河南培育推廣的又一特大品種。在黃淮南片,百農207實際種植面積占一半以上。

      農業農村部評價:

      (1)2023年4月18日評價:百農207是近10年全國三大品種之一(濟麥22、矮抗58和百農207)。

      (2)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統計,百農207連續3年蟬聯2017-2019年全國推廣面積第一位;百農207是2015年以來年種植面積超過2000萬畝的唯一品種。

      (3)2021年“十三五”農業現代化發展情況報告指出:百農207是“十三五”小麥代表性重大品種。

      (4)2023年《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2023年)》中,“百農207”入選骨干型小麥品種。

      四、百農207成功背后的啟示

      1. 大品種的培育得益于傳承

          我的老師黃光正先生、茹振鋼教授、王世杰教授都是著名育種家。百農207親緣關系一直可以向上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的輝縣紅。

 

      2. 對育種目標的追求貴在執著

      上世紀末(1997年省審),河南科技學院茹振鋼教授主持培育的百農64通過河南省審定。本世紀初(2002年省審、2003年國審),周口地區農科院鄭天存研究員主持培育的周麥16接連通過河南省審定和國家審定。這兩位育種家都被評選為河南省小麥首席育種專家。這兩個小麥品種表現出類拔萃,百農64以抗病、優質著稱,周麥16以矮稈、高產稱雄。正因為如此,幾乎所有的小麥育種工作都夢想通過這兩個品種雜交培育出更抗病、更高產、更優質的“超級”小麥新品種。當時,全省乃至全國通過審定的小麥品種數量比較少,各育種單位手里的種質資源也很有限,這兩個品種優良性狀又特別突出,所以各育種單位基本上都會用這兩個品種組配雜交組合。然而,沒有一個育種單位真正取得成功。究竟原因在哪呢?這就涉及到作物育種上親本配合力高低的問題。品種性狀優劣與配合力高低雖有一定聯系,但并不是一一對應關系,好品種往往是好親本,但好品種不一定都是好親本,作為好品種的百農64就是一個例外。

      周麥16本身矮稈大穗、大粒、抗病性強,屬小黑麥遠緣雜交后代,染色體結構屬于1B/1R異位系,實踐證明是一個高配合力的親本,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用其直接做親本培育的品種就多達200多個,用其做間接作親本育成的品種更是不計其數。百農64綜合抗病性突出、優質、抗穗發芽。令人費解的是,周麥16與百農64雜交這一組合為何很難成功呢?根本原因當然不在于周麥16,而主要在于百農64配合力較低,具體來說它有三個“頑固性狀”,遺傳傳遞力太強,非常難以改造:一是播種后分蘗發生時間較遲,導致畝成穗數偏少;二是成熟后穗軸易斷,人工收麥時掉穗多;三是籽粒較小,影響產量潛力發揮。當然,周麥16自身也有一些不易克服的缺陷,如籽粒飽滿度差、黑胚重、品質差、不抗倒春寒等,遺傳力也很強。

      河南科技學院小麥中心是率先利用周麥16(試驗代號為周91177)與百農64(審定名稱是豫麥54)雜交組配的育種單位之一。在反復多次組配選擇失敗的基礎上,我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主要從以下幾點改進:一是親本自身改良,經過大量系統選擇,終于選育出株高降低5cm、畝穗數增加2-3萬、單產提高5%以上的“百農64矮優系”;二是分離后代超大群體種植選擇,雜種二代種植60000多株,選擇3000多個單株,經過室內考種汰劣留優,雜種三代種植1152個株系;三是有針對性地對目標性狀進行選擇,分蘗期選分蘗發生早的,抽穗后選不掉頭的,收獲后選籽粒較大的,同時注意選擇矮稈抗倒伏、抗凍抗春寒、抗病、抗干熱風、抗穗發芽等多種優良性狀。在整個觀察比較、評價選擇全過程中,始終貫徹“地下根系活力和地上植株光合能力協同支撐小麥綜合抗性”的育種理念,培育出的百農207根系發達、植株健壯、葉色深綠,吸收和合成物質多,為小麥抗災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基礎。

      百農207很好地結合了雙親的優點、克服了雙親缺點,還出現了超親優良性狀,的確是概率極低的事件,實屬偶然性;在品種培育過程中,采取了超大群體種植,創新了抗倒春寒、抗干熱風、抗穗發芽、高產、優質等選擇方法,實現了科技進步,也有其必然性。百農207的培育成功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結合,其他突破性品種的培育應該也是這樣,我目前還不能完全肯定這一看法的正確性,還有待更多的實事去證明。

      對好品種的追求貴在執著體現在,一個精心設計的雜交組合確定后,一次、兩次、三次雜交選擇不一定成功,要鍥而不舍的堅持做下去,直到實現育種目標成功為止。對百農64的遺傳改造是這樣做的,對華育198等品種的遺傳改造也是如此。對百農64的遺傳改造花費了10年時間,對華育198等品種的遺傳改造更是花費了15年。這是不是放長線釣大魚?

      3. 出色地干一番育種事業離不開一支敬業的強大團隊

      2005年組建小麥育種團隊以來,培育了20多個品種,多數品種實現了推廣應用。比如,在《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關于2024年麥播技術的指導意見》中,百農207和百農307被列為主導品種,百農607和秋樂麥308(原名百農321)被列為搭配品種。再比如,我們團隊主持培育的4個小麥品種同時參加2024-2025年度國家級生產試驗,其中有2個品種表現中感赤霉病。

      我一直在想,為什么單位越來越重視我,不讓我退休(延聘)?就是,我有一個強大的團隊。現在,我團隊有50多人,其中約40人是內聘。我內心清楚,論單兵作戰能力,很多人都比我強,我覺得王世剛老師一個人就可以單挑我們半個團隊。

      4. 突破性品種培育離不開理論創新

      2019年,我在《麥類作物學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黃淮南片麥區小麥耐倒春寒育種研究初探”,其“討論部分”如下:

      “天氣論”是目前小麥倒春寒形成的主要學術觀點之一。該觀點認為,倒春寒的危害完全是由春季晚霜凍引起的,小麥品種對危害程度的影響作用較小。但矮抗58、百農207、百農307、百農607等耐倒春寒品種(系)的育種實踐表明,“天氣論”是片面的觀點,背離了“表現型=基因型+環境”等遺傳學的基本知識,否定了品種基因型是抗逆性的內因。本文提出了小麥耐倒春寒育種的理論基礎,其可靠性不僅在矮抗58、百農207等百農系列耐倒春寒品種育種實踐中得到反復檢驗,在其他單位的小麥育種實踐中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檢驗和應用。有研究指出,優質強筋小麥品種豐德存麥5號不耐倒春寒可能與其親本鄭麥366和周麥16均不耐倒春寒密切相關;而優質強筋小麥品種鄭麥369耐倒春寒的遺傳基礎可能來自其親本良星99。另外,除雜交育種外,系統選育也可作為一種簡單有效的小麥品種培育方法。2009年河南科技學院農場育種田發生了明顯的倒春寒危害,經逐株檢查發現有2個株系表現出較強的耐倒春寒性,其中1株(百農69-38)在隨后多年田間試驗中均表現出較強和較穩定的耐倒春寒特性。本文列舉了與小麥品種耐倒春寒能力強弱相關聯的6類性狀,這些性狀多為小麥外部形態性狀,且多數性狀均可通過目測鑒定,對指導小麥耐倒春寒育種工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這些關聯性狀只是正相關性狀,并非完全決定倒春寒抗性。因此,在實際育種工作中,既要加強關聯性狀的選擇,更要重視目標性狀的準確鑒定。

      科學理論一定要揭示客觀本質,不能盲目服務于規避品種因災減產帶來的責任。權威學術理論不完善,可能誤導年輕科技工作者。科學理論來自于親身實踐,不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一定要相信客觀、相信眼睛,作出判斷。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的育種活動,會顯著提高育種成效,育種突破可能超出原有認知和想象。

      近年來,我們團隊主持培育的百農627等優質強筋新品種,抗倒春寒能力超越百農207。

      來源:一麥眾承  歐行奇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