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農發種業擬2433.34萬元收購華成種業34.74%股權,實現控股;同時,中農發種業擬采取減資方式退出湖廣科技;
先正達進軍AI,宣布與AI 企業 InstaDeep 合作;隆平高科接受機構調研,分享轉基因玉米推廣及終端價格情況;
隆平生物雙創中心項目順利封頂,預計今年底投入使用;亞盛種業集團全國第七個育種站成功設立;
墾豐種業與中國農科院舉行“中農粳11”獨家生產經營權轉讓簽約儀式;揚子江種業與南京農業大學蓋鈞鎰院士團隊舉行“企業創新中心”簽約活動;
遼寧省委省政府通報表彰東亞種業,在全面振興新突破中作出突出貢獻。
……
種子企業近期新動向,一起來看看!

01
農發種業擬2433.34萬元收購華成種業34.74%股權,擬采取減資方式退出湖廣科技
6月24日,中農發種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農發種業”)發布公告,擬以現金2433.34萬元收購現代種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安徽華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34.74%股權。

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將持有華成種業53.13%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交易已獲董事會審議通過,無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此次收購旨在鞏固公司小麥種業龍頭地位,并提升大豆和玉米種業的規模實力。
本次收購完成后,公司將向華成種業增派董監事:華成種業董事會成員 5 名,其中本公司提名 3 名董事候選人,同時推薦董事長人選;華成種業監事會成 員 3 名,其中本公司提名 1 名監事候選人,同時推薦監事會主席人選。華成種業總經理、財務負責人的人選,均由農發種業提名,華成種業董事會聘任。
同時,6月11日,中農發種業發布第七屆董事會第三十六次會議決議公告,公告顯示,中農發種業擬采取減資方式退出湖廣科技。

據悉,中農發種業于 2015 年 11 月投資參股了武漢湖廣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廣科技”),以強化公司水稻種子業務推廣的協同能力。近幾年,受市場行情變化等影響,湖廣科技經營業務持續下滑,無法對本公司股權投資提供較好的預期回報,故公司擬采取減資方式退出該企業。
截至目前,湖廣科技注冊資本3120萬元,中農發種業持股占比25.31%。經協商, 雙方同意本次減資價款為人民幣1889萬元(即:本公司賬面長期股權投資余額),湖廣科技應當在本次減資變更登記手續辦理完畢后 1 個月內向本公司支付全部減資款,同時以其所持有的位于洪山生態科技工業產業園的 2 棟房產為減資價款 的支付提供足額抵押擔保。本次減資事項完成后,中農發種業將不再持有湖廣科技股份。
董事會認為:本次擬對湖廣科技減資,系根據公司整體戰略規劃,結合湖廣科技經營現狀作出的決策,有利于優化公司資產結構,提升資產運營效率,符合 2 公司經營發展需要,有利于本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利益。
02
先正達進軍AI,宣布與AI 企業 InstaDeep 合作
先正達種子,作為全球領先的農業科技公司,宣布與 AI 企業 InstaDeep 合作,結合先正達的性狀研發專長與 InstaDeep 的 AI 語言模型平臺,共同加速開發能夠為農民提供解決方案的作物性狀。
先正達與 InstaDeep 的合作,旨在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提升種子研發的速度、精確度和效率,推動作物性狀的快速進步。該合作利用大型語言模型(LLMs)縮短研究周期,強化決策科學,為農民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合作的初期階段將專注于玉米和大豆的AI輔助性狀設計。
先正達種子研究全球負責人吳顧穗表示:″我們對與 InstaDeep 的合作充滿期待,將 AI的深度洞察應用于加速我們性狀研發的進程,為農業面臨的挑戰帶來創新有效的解決方案。AI 理解 DNA 語言的潛力,為我們快速交付農民所需的性狀開辟了新機遇。″
InstaDeep 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 Karim Beguir 表示:″與先正達種子的合作對InstaDeep 及我們基因組 AI 團隊而言是一個重要里程碑,我們正助力開創變革性的農業科學。我們對AI在發現和交付新性狀方面的潛力感到興奮,這對未來建立更可持續、有韌性、生產力更強的食品系統至關重要。″
先正達與 InstaDeep 的合作是大語言模型在農業應用中的一個典型案例。通過結合先正達的性狀研發能力和 InstaDeep 的 AI 技術,雙方共同推進了作物性狀的研究和開發。這項合作不僅加速了新性狀的發現,也為農業領域帶來了更高效、更精準的解決方案。
在這項合作中,InstaDeep 的 AgroNT1 模型被用來分析和解讀農業相關作物的遺傳信息,預測基因調控機制,從而加速新性狀的發現。這種合作模式展示了如何通過 AI 技術提高作物育種的效率,同時也為農業領域的其他公司提供了合作的范例。
大語言模型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的深入,這些模型有望成為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驅動力,幫助全球農業應對日益嚴峻的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03
隆平高科接受機構調研,分享轉基因玉米推廣及終端價格情況
6月20日,隆平高科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目前國內玉米價格處于較低水平,玉米種子行業庫存偏高,但公司依托品種和品牌優勢,推進SAVE營銷模式,通過研發協同、雙制種基地建設降低生產成本等措施,增強市場競爭力。以下為投資者關系活動主要內容介紹。
1、水稻板塊整體表現情況如何?近兩年業績較快增長的原因?
公司在雜交水稻育種領域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和健康較快增長。公司水稻形成了持續的創新能力,根據市場需求,推出具有強競爭力的品種,如隆兩優、晶兩優,以及主推新品系瑋兩優、臻兩優、颶兩優等系列。同時,通過優化組織結構和營銷策略,加強內部協同和風險管理,將多個水稻產業主體按照一體化運作、公司化管理、虛擬化組織的組織建設思路,在具體的管控上采取統分結合,實現較好的內部協同和競爭策略組合,運作的優勢新品種在規模、價格和利潤上均處于行業前列,銷量實現了顯著增長,盈利能力得以持續提升。
2、公司國內玉米種子產業的發展優勢?
2023年,得益于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公司國內玉米種子業務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2.68億元,同比增長72.30%。通過集中管理和共享育種資源,公司實現了主要生態區的優勢品種全覆蓋,不斷擴展至北方早熟、東華北中早熟、東華北中熟、黃淮海以及西南、西北等主要玉米產區。同時自主研發的玉米品種以其卓越表現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裕豐303、中科玉505、隆創310、聯創839等品種不僅受到種植農戶的青睞,市場份額也穩步提升,其中裕豐303品種推廣面積榮登全國榜首,中科玉505連續兩年穩居全國第三。目前國內玉米價格處于較低水平,玉米種子行業庫存偏高,但公司依托品種和品牌優勢,推進SAVE營銷模式,實施協同管理,保持健康的庫存狀態,并通過研發協同、雙制種基地建設降低生產成本等措施,增強市場競爭力。
3、在國際糧價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公司采取什么經營措施提升隆平發展業績?
受巴西極端氣候及玉米價格低迷影響,隆平發展在2023年銷量與收入仍穩中有升,在行業環境不利情形下,公司積極應對行業挑戰,持續強化及提升競爭力,主要通過以下措施應對行業周期下行風險,力爭保持業績穩定和增長:一是通過渠道管理以及銷售體制改革,夯實和擴大業務增長基礎;二是借助巴西一年兩季的農業生產優勢,根據當前庫存狀況和市場需求,制定了有效的生產經營策略。通過適度調整制種規模,有效減少了存貨積壓風險,確保了庫存的健康流轉,掌握競爭主動權;三是繼續確保田間精細化管理,嚴控成本,強化內部管理,以結果導向的工作機制提升運營效率和資源的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和管理費用;四是積極對接國內多家銀行,利用人民幣直貸替換部分境外貸款,降低融資成本;五是控制資本支出,探索品類拓展,通過拓展高粱和大豆業務,提升盈利能力和改善現金流狀況;六是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培育出高產、優質、抗病蟲害的種子品種,鞏固和增強產品競爭力。
4、轉基因玉米推廣及終端價格情況?
公司積極開展生物育種技術方面研發、合作,儲備品種資源,并按照國內主管部門相關要求開展轉基因產業化示范推廣,市場對公司轉基因玉米的反饋積極。作為種業領軍企業,公司與已獲得安全證書的轉基因性狀企業及科研機構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通過廣泛且嚴格的品種測試,加速育種技術創新,向市場推出的產品表現優異且穩定。在定價策略上,公司出廠價或結算價將基于經銷商的兌現價和性狀公司的談判結果綜合確定,以確保價格的市場競爭力并構建保障合理利潤的價格體系。
5、瘦身健體進展情況?精益降費的成效?
從2023年開始,公司推進瘦身健體專項工作,不斷加強內控管理,力爭三年內大幅縮減非種業核心資產,優化資產質量。2023年已主動剝離低效、無效、非主業的參股公司13家,回籠資金1.39億元。2024年瘦身健體專項工作基本按計劃推進中。精益降費方面,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并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是主動開展外匯風險管理工作,用人民幣置換了全部美元貸款,減少了因匯率波動造成的損失;二是加快研發資源的協同與整合,提升研發效率;三是通過內部協同,不斷優化產業制種基地的布局,降低生產成本;四是優化貸款結構,統籌資金,爭取優惠貸款利率,降低財務費用;五是以銷定產、嚴控庫存,提升存貨周轉率,保持良好的經營性現金流。
04
隆平生物雙創中心項目順利登頂,預計今年年底投用
6月15日,隆平生物技術(海南)有限公司(下稱“隆平生物”)投資建設的生物育種雙創中心(下稱“雙創中心”)11層科研辦公大樓正式封頂,預計年底投用。

雙創中心位于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內,于去年5月30日開工建設,以種子萌芽為建設理念,建成后將成為崖州灣科技城重要的科研、辦公平臺。
“項目分地下1層、地上11層,總建筑面積超過3.19萬平方米,但總工期僅有270天,時間緊、任務重。”隆平生物技術(海南)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總監張原介紹,為加快施工進度,該項目投入8個施工班組,作業高峰期有260余名工人現場施工。在建設過程中,項目融合了桁架樓承板、模殼柱、玻璃幕墻等新工藝、新技術,采用綠色施工技術加快項目建設。

據悉,建設雙創中心旨在為“南繁硅谷”提供國際一流的生物“芯片”研發平臺,打造自主可控的核心競爭力。“今年底大家就能搬進嶄新的科研大樓工作了。我們在打破傳統企業總部辦公的發展模式下,加強與園區生活相結合,提供多元的服務功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功能的無限延伸,營造綠色生態的辦公環境,力求實現體驗型、人文型、循環型‘三型合一’,高效性、生長性、復合性機動靈活,打造原生自然人文科研殿堂,構建國際農業科技創新中心。”隆平生物技術(海南)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05
墾豐種業與中國農科院舉行“中農粳11”獨家生產經營權轉讓簽約儀式
6月18日,墾豐種業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在北京舉行了“中農粳11”黑龍江省市場獨家生產經營權轉讓簽約儀式。簽約儀式由作科所副所長王文生主持。

簽約儀式上,北大荒農服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墾豐種業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智華詳細介紹了北大荒集團農業生產情況、墾豐種業“百億營收”工程的實施規劃和進展情況,并重點介紹了北大荒農服集團在全國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工作進展。
王智華指出,無論從“百億營收”工程,還是伴飛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角度出發,墾豐種業都需要通過自主選育與合作開發相結合的方式,加快豐富產品線,并向廣大農戶提供一體化的種植解決方案。與作科所開展品種和栽培技術合作正是墾豐種業的迫切需求。希望雙方依托多年來形成的良好合作基礎,繼續在農作物新品種選育、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合作、人才培養交流等諸多領域持續開展緊密合作,努力在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以更加高效、務實、創新的方式,帶動地方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中國農科院作科所所長周文彬強調,作科所高度重視與墾豐種業的企科合作,希望雙方以此次品種合作為契機,繼續深化合作,形成更多的合作成果。
據了解,中農粳11是中國農科院作科所選育的粳稻品種,2024年通過黑龍江省品種審定,生育日數134天左右,需≥10℃活動積溫2500℃左右。該品種主莖12片葉,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種植,具有抗倒性和豐產性俱佳的特點。
06
揚子江種業與南京農業大學蓋鈞鎰院士團隊舉行“企業創新中心”簽約活動
6月20日,揚州市揚子江種業有限公司—南京農業大學蓋鈞鎰院士團隊共建“院士專家(企業)創新中心”合作簽約儀式在南京農業大學全國大豆改良中心舉行。周山鎮黨委書記陳啟權,鎮黨委副書記、政協工委主任葛航參加活動。

活動中,揚子江種業與南京農業大學蓋鈞鎰院士團隊簽訂了共建企業創新中心合作協議。以種業振興,助推大豆單產提升,育出好種子,種出“金豆子”為首要宗旨。

蓋鈞鎰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作物遺傳育種學家,曾獲得“世界大豆研究大會終身成就獎”,是亞洲唯一一位獲得此殊榮的獲獎者。主要從事大豆遺傳育種和數量遺傳研究。參加簽約活動的院士團隊成員有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農業推廣研究員王吳彬,農業部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李凱,國家大豆改良中心辦公室主任孫磊,農學院教授邢光南等。
此次合作將整合現有品種創新科技資源,構建開放共享和高水平的品種創新科技平臺,為江蘇大豆產業發展尋找科技答案,推動大豆全產業鏈提升,為高郵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
07
亞盛種業集團全國第七個育種站成功設立
6月21日,亞盛種業集團農墾良種公司育繁推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暨景泰育種站揭牌儀式在景泰舉辦,標志著亞盛種業集團全國第七個育種站成功設立,為集團育繁推一體化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活動不僅是對亞盛種業集團在玉米特色種質創新、優質新品種選育以及種業產學研合作創新平臺構建方面取得新突破的肯定,更是對集團未來持續發展的有力推動。

活動當天,舉辦了育繁推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與會嘉賓圍繞育種技術革新、良種繁育基地建設、人才培養、平臺建設、國際合作與交流、成果轉化等多個核心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共同探索育繁推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為亞盛種業集團的未來發展提供了諸多寶貴建議。

亞盛種業集團成立以來,始終致力于甘肅省玉米種質資源的創新與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建設。集團與敦煌種業共建甘肅省玉米種業研究院,并與蘭州大學等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在景泰等地建立了多個生物育種基地和抗旱表型鑒定基地。目前,集團已成功培育出育繁推一體化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3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以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家,展現了強大的科研實力和產業發展潛力。

亞盛種業集團堅持“穩定西北,進攻黃淮,發展華北,拓展西南”的戰略布局,在自主選育、合作開發、買斷經營的基礎上,持續創新育種體系。通過設立種子研究院、多個育種室以及核心育種站和育種測試站,已構建起覆蓋國家玉米主產區的“一院五室七站”研發網絡和測試體系。2023年,集團投入科研經費高達1488萬元,成功培育出自主知識產權玉米品種31個,累計審定玉米品種55個,科研成果豐碩。
景泰育種站作為亞盛種業集團在全國布局的重要一環,是種子研究院在西北、華北和生物育種領域的關鍵科研基地。科研人員在此精耕細作,致力于新品種的選育、遺傳改良等前沿研究,力求在抗旱、抗病、高產、宜機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為種業生產的多樣化需求提供堅實支撐。
08
遼寧省委省政府通報表彰東亞種業,在全面振興新突破中作出突出貢獻
日前,以“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全面振興新突破”為主題的遼寧省企業大會在沈陽召開。這是遼寧省歷史上首次以企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全省大會,會上發布了遼寧省委、省政府《關于表揚在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首戰之年作出突出貢獻企業的通報》。
遼寧省委省政府決定,對在全面振興新突破首戰之年作出突出貢獻的223戶企業予以通報表揚。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等15家公司作為民營企業代表上臺接受表彰。

遼寧省委省政府希望受到表揚的企業再接再厲、勇擔使命,發揮好引領帶動作用,積極投身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主戰場,為遼寧振興發展再創佳績、再立新功!全省廣大企業要以受到表揚的企業為榜樣,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增強應變求變本領,篤定高質量發展不動搖,為遼寧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來源|農財君綜合整理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