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

黃麗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陜西省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際植物病理學會理事、中國植物病理學會副理事長,主要從事果樹重大病害防控理論和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谷幸 李煜強
潰瘍病是全球獼猴桃種植區普遍發生的一種細菌病害,被果農稱為獼猴桃的“癌癥”。該病害流行頻次高、傳播速度快、防控難度大,是制約獼猴桃產業健康發展的主要難題。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麗麗在陜西眉縣進行獼猴桃園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時,講解了潰瘍病為害獼猴桃的癥狀、表現及“兩前兩后”主要配套技術,幫助果農認識、防治潰瘍病的發生,助力獼猴桃豐產豐收。
黃麗麗介紹,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的病原菌是丁香假單孢桿菌屬的獼猴桃致病變種,主要在病株上越冬,可借助風雨或修剪工具進行傳播,危害樹干、枝條、葉片及花等部位,可謂是有“一病多癥”的表現,其中枝干潰瘍病危害最大。
花受害表現:分為花腐、花梗腐,從花蕾初現至開花期均可發生。花蕾、花萼、花冠均可受害,變褐色萎蔫,不能正常開花或坐果難,潮濕時可分泌菌膿。花梗受害呈褐色枯死斑,導致花不能開放甚至干枯。花腐還可導致花粉帶菌。
葉片受害表現:分為葉斑、葉疫,在生長季節均可發生。葉斑表現為褐色至暗褐色不規則形或多角形、水漬狀,周圍有明顯的淡黃色暈圈,透光觀察更為明顯。在感病品種如紅陽等葉片上或發病高峰期,水漬狀表現更明顯。病斑數量較多時易融合成大枯斑,葉片易干枯。葉疫表現為病斑沿葉柄、葉脈快速擴展,整個葉片枯萎或干枯,危害比葉斑更大。
枝干潰瘍表現:枝干潰瘍主要在春季表現明顯,主干、大枝和側枝均可受害。外部表現為樹皮變褐、流膿,大量膿液從枝干傷口、皮孔、芽眼、葉痕、果梗、樹枝分叉處、剪鋸口等部位溢出。內部表現為樹皮皮層、韌皮部、木質部變褐壞死。枝干潰瘍病導致主干、枝條和整株枯死,是重點保護和防治的部位。
“兩前兩后”高效防控技術
第一個“一前一后”是“花前花后”。指開花前和落花后(落花70%),是防治當年花腐葉斑的關鍵時期。防治技術是分別噴施1次生物藥劑,可選用中生菌素、春雷霉素、梧寧霉素、枯草芽孢桿菌、解淀粉芽孢桿菌等,按藥劑的推薦濃度噴施。花梗腐和花腐發生較重的果園,建議在花蕾初現期加噴1次藥劑。
第二個“一前一后”是“采果后至落葉前”。按照品種在當地成熟期和生育期進行,是預防第二年春季枝干潰瘍的關鍵時期。防治技術是在獼猴桃采果后、落葉前對全園樹體主干大枝分別噴淋1次藥劑,施藥間隔期以10-15天為宜。藥劑可選用中生菌素、春雷霉素、梧寧霉素、枯草芽孢桿菌、解淀粉芽孢桿菌等生物農藥和生物菌劑,也可選用氫氧化銅等銅制劑。藥劑涂刷時的濃度比噴施推薦的濃度可適當提高。枝干潰瘍病發生嚴重的果園,特別是紅陽等高感品種的果園,可在當年春季枝干漬瘍初發期(芽前芽后均可)增噴1次藥劑。
“兩前兩后”主要配套技術
誘導抗病性:獼猴桃開花前、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全園噴施免疫誘抗劑5%氨基寡糖素(如海島素800-1000倍液)各1次,可明顯提升樹體抗病力。病樹、弱樹慎用或少用。
樹體及繁殖材料無癥帶菌檢測及消毒處理:花粉、苗木、接穗等繁殖材料進行無癥帶菌檢測或專業性試紙條檢測(可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相關單位檢測),依據檢測結果進行消毒處理后方可轉運。消毒處理技術以藥劑浸泡苗木接穗、藥劑噴施采集的雄花花蕾,降低病菌傳播風險。
減少果園病菌基數和傳播傳染機會:對果園使用的農具工具、剪鋸口、嫁接口等用70%酒精進行表面消毒,減少病菌傳播傳染。及時清除園內病殘體、病蟲傷枝并及時帶出園外集中銷毀。樹干休眠期涂抹石硫合劑減少越冬病蟲。在無病區和果園采集無病、無菌接穗和花粉用于建園、嫁接和授粉。生長期做好其他病蟲害防治工作。
健康栽培和果園管理:培育健壯樹勢,保持園內良好的通風透光。加強水肥管理,保證土壤肥力和通氣性。施用腐熟家禽糞肥、生物有機肥、油渣等,種植毛苕子等綠肥植物;葉面噴施微生物菌劑,地下根施微生物菌肥,增強樹體抗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