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我國玉米生產和消費大省,玉米常年種植面積在5000萬畝左右,玉米年產量超過2000萬噸,主產區主要分布在菏澤市、德州市、聊城市、濰坊市、濱州市、濟寧市、臨沂市、泰安市、青島市和濟南市,玉米產量均超過百萬噸。據山東省統計局數據,自2010年至2021年,山東省玉米產量整體上呈現增長的趨勢,由2010年的2072.34萬噸,增長至2021年的2589.52萬噸,11年來增長了517.18萬噸。
從山東玉米發展的歷史和玉米產業創新能力看,山東省玉米產業創新單元技術力量比較齊整,創新實力較強、水平較高。在種質資源保存方面,建有山東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中心。在種質創新與技術創新方面,依托公益科研單位建有小麥玉米國家工程實驗室、農業部黃淮海北部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國家玉米改良分中心、國家轉基因中試與產業化基地等平臺。在品種選育與產業化方面,依托企業建有國家玉米工程技術中心、山東省飼用玉米工程技術中心等平臺。在種業發展方面,培育了享譽全國的“掖單”、“魯單”、“登海”、“天泰”等系列玉米品牌,“掖單13、魯單50、魯單981、登海605”等為全國具有重要性狀代表品種。在種業科技人才團隊建設方面,山東省在全國處于較高定位,山東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登海種業、中農天泰種業等單位聚集了全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等全國育種知名專家及其創新團隊。在栽培生理與耕作模式方面,夏玉米世界紀錄由山東省保持,花生/玉米均衡增產模式影響全國。在玉米加工利用方面,建有國家糖工程技術中心,山東大學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也與玉米加工密切相關。
近幾年,山東省主推品種的推廣面積發生很大變化,第一大品種仍為鄭單958,近年種植面積略有下降,年推廣面積維持在1000萬畝左右。第二大品種為登海605,年推廣面積為750萬畝以上。北京聯創的玉米品種推廣面積逐年擴大,中科玉505和裕豐303已經成為山東省第3和第4大品種,其各個品種的總推廣面積超過700萬畝。其他品種如偉科702、農大372、沃玉3號、迪卡653、明天695等面積逐年擴大。
為切實推動全省玉米產業健康穩定發展,調整優化多元種植結構,推廣先進、實用、輕簡的關鍵生產技術,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實現綠色、高質、高效生產,2020年4月29日,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會同有關單位和專家聯合制定了《2020年全省玉米生產技術意見》,意見提出:應根據地力、光溫、耕作、管理、灌溉、機械等因素綜合考量,選擇適宜當地的品種。春玉米播種早,生育期長,病蟲害少,積溫高,可選擇高產潛力大、抗粗縮病、耐密、晚熟品種,充分發揮品種高產潛力;普通農田夏玉米可種植登海605、京農科736、鄭單958、鑫瑞76、立原296、青農11、登海652、明科玉77等耐密、抗倒、適合機收、高產、穩產、抗逆性強的品種;承擔科研或財政項目的小面積高產攻關可選擇登海605、青農11等高產潛力大、耐密植、光熱和水肥利用效率高、抗逆的品種,以充分挖掘當地高產潛力;示范田可采用登海605、青農11、京農科736等耐密、抗逆、高產、穩產、宜機收的品種;糧飼兼用玉米可選擇登海605、德單5號等生物量大、籽粒產量高、抗逆的品種;青貯玉米可選擇登海605、魯單258、禾豐飼玉3號等生物產量高、適口性好的品種;鮮食玉米可選擇青農206、西星五彩鮮糯、濟糯33、京科糯2000等口感、色彩、賣相好的品種;籽粒機收可選擇登海518、金來376、魯星5163、奧原7號、汶單307等生育期適中、籽粒脫水快、穗位適中、抗倒性強的品種。
為加快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提升科技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在廣泛征集的基礎上,2023年5月10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畜牧獸醫局、科學技術廳組織專家,遴選確定了2023年全省主要糧油作物主推玉米品種:登海605、魯單510、登海618、鑫瑞25、中天308、YF3240、 天泰716、魯單608、魯單9088。
為了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加快優良品種推廣應用,幫助指導農民科學選種、正確用種,2023年12月4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參照《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2023年)》,組織編制了2023年《山東省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目錄中明確山東省主推玉米品種:骨干型品種(8個)登海605、鄭單958、農大372、中科玉505、偉科702、 裕豐303、登海618、登海685;成長型品種(8個)魯單510、沃玉3號、聯創839、明天695、登海652、 鑫瑞25、丹玉405號、天泰316 ;苗頭型品種(15 個:MY73、NK815、MC812、立原296、登海6188、京科 999、 來玉317、中天308、登海511、中玉303、愛農707、登海682、登海1717、魯星702、金海1908 ;特專型品種(5 個)西星五彩鮮糯(鮮食)、金百甜15(鮮食)、青彩糯1號(鮮食)、魯星糯1號(鮮食)、華良165(鮮食)。
玉米是利用雜種優勢較早的作物,先后經歷了農家良種和選育品種間雜交種(1949~1957年),推廣利用雙交種(1958~1970年)和推廣利用單交種(1971年至今)3個時期。尤其是上世紀60年代單交種在生產上推廣以來,高產、優質、抗病、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不斷育成,生產上已進行了幾次大的品種更新,縱觀山東省玉米品種更迭變化情況來看,自鄭單958在山東推廣以來,玉米品種的選育核心目標和推廣的主導品種類型趨勢:耐密性與高產、穩產、廣適性統籌協調,以群體密度帶動單位面積產量穩步提高到了4500株/畝的水平,從而有效改變了玉米生產傳統習慣,促進糧食增產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