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務鄉,地處北京城市副中心拓展區南部,是民族之鄉、文化之鄉、生態之鄉,也是日臻成熟的種業之鄉。建設國際種業科技園區的十年來,于家務鄉聚集高端種業資源,形成高端人才方陣,建成多個世界領先平臺,與數百家種業科研和育種單位達成穩定合作,先后育成百余個京科系列玉米新品種,并在3億畝的推廣播種中取得突出效益,被科技部、農業部認定為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成為一顆熠熠閃光的種業之星。
為了落實中央《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和《北京種業振興實施方案》,通州區按照聚焦種源安全、緊跟科技前沿、創新體制機制、堅持產業優先、面向國際舞臺的原則,著力打造“兩區、兩中心”,力爭到2025年把于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發展成為全國種業的創新高地,到2030年發展成為全球種業的創新高地。

01 五項重點任務規劃,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1)高站位“筑核”,保障國家戰略物種種源安全。匯集國內頂尖種業科研力量,聯合打造種業創新研發中心,努力成為國家戰略物種種源安全保障的主力軍。加速建立種質資源戰略保存及中轉平臺,聚焦玉米、小麥、大豆、蔬菜、牧草等物種,形成優質品種研發聚合力。
(2)多維度“創新”,引領生物育種前沿技術創新。建設農作物表型與基因型鑒定平臺,種業基礎研究、共性技術、商業育種等公共科研平臺,聚焦轉基因、基因編輯、全基因組育種等技術應用,創新實施生物育種雙創行動,打造創新型小微企業發展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3)深層次“整合”,推進創新成果數據匯聚轉化。建設集區域試驗、DUS測試、抗性鑒定、生產試驗于一體的植物品種測試中心,加速推進轉基因品種產業化的配套技術集成測試與示范。建立生育育種成果全程可追溯體系,建設種業大數據平臺和通州區國際種業智庫,形成以BT+IT為典型特征的高效農業生物育種技術體系,打造體系化種業科技應用新場景。設立園區種業創新基金,引進種業科技成果交易機構,打造實體交易中心,強化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展示示范,促進示范型種業創新成果集成轉化。

(4)高效率 “拓鏈”,推進現代種業產業集群發展。引進培育一批國際種業龍頭企業,建設由種業到農產品的全鏈式供應體系。探索發展科技、文化品牌理念支撐的生物育種科技服務業、都市型現代農業、種業會展經濟等產業新業態,關聯科技與生活,都市與農業,建成于家務農業公園。
(5)高規格“開放”,推進中國種業走向世界。以舉辦中國(北京)種業大會為契機,培育高層次會展經濟,搭建種業國際交流和交易平臺,開展科技創新成果技術交流和轉讓交易,開展生物育種產業化監管和國際交流培訓,開拓國際種業市場,推動園區優勢品種走向世界,致力于將園區打造成為聚集國內外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和北京種業對外開放的展示窗口。

02 八大支持助力“兩區、兩中心”戰略建設
為支持現代種業的高速劇烈發展,通州于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著眼打造“兩區、兩中心”戰略定位,推出了銜接有序、支撐有力的政策體系。
(1)支持種業企業聚集發展。歡迎優質種業企業、種業上市公司入駐園區,設立機構。
(2)支持科研機構研發平臺創設搭建。鼓勵農作物種業企業創設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創辦新型研發機構,配套獎勵獲得國家、北京市種業立項資助科研項目。
(3)支持種業人才服務提升。激勵優秀種業人才在進京落戶、人才住房、辦公用房、交通出行、職業發展、子女教育、醫療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
(4)支持高新品種培育推廣。支持通過國家審定的農作物新品種,支持新入駐或當年認定的國高新企業、專經特新中心企業。

(5)支持創新轉化機構落地發展。支持新認定的國家級、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級、市級成果轉化基地,新認定的國家級和市級科技孵化器。
(6)支持科研成果轉化轉讓。鼓勵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和在京高校院所、企業面向種業園區的企業開展技術開發和轉讓。
(7)支持產業基金創立運營。鼓勵大力引進種業相關產業、科技創業投資人和投資基金。
(8)支持應用場景和參展辦展。鼓勵新技術、新產品在國際種業科技園區示范應用。

只有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通州于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正牢記“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的囑托,沖鋒在加快種業振興、打好種業翻身仗的最前沿。這顆正在發芽的種子,必將帶著“中國芯”、中國情,散作世界沃野里的遍地新綠,成為中國種業復興的堅實力量。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