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閻紅玉
3月中旬,記者在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小孤山鎮陸家村劉吉海的家里聊起了信息科技服務種地的事兒,劉吉海告訴記者:“我家有耕地面積3.5公頃,去年種的全是玉米,春耕前我試著打了125821電話,通過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技術,每公頃地用肥由原來的2000斤,減少到1700斤,產量由原來每公頃3萬斤,增產到3.3萬斤。這不前些天我又打了電話咨詢,專家通過手機信息告訴我,如果還種玉米,每公頃地施肥量還和去年相同。”
從2013年開始,吉林省土壤肥料總站用3年多時間逐步探索研發、示范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技術。目前,這項技術已覆蓋全省60個市、縣(市、區),實現了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全覆蓋。特別是在備春耕期間,這項技術為農民種地節本增效,增加產量,助推現代農業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2012年以來,吉林省土壤肥料總站通過開展大量田間試驗,結合農戶施肥情況調查,采集土壤化驗數據,構建吉林省土壤養分及施肥相關數據庫。在對國內外測土配方施肥現狀和測土配方施肥原理進行了系統研究的基礎上,由吉林省土壤肥料總站副站長王劍峰率先提出了“差值調整法”理論,并牽頭組織將土肥技術理論創新模式與信息化技術集成融合,成功地實現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上的變革性突破,打造了農業技術與信息化技術結合的“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技術”。
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化技術具有以下優勢。一是手機作為技術傳播途徑方便快捷;二是使用方法簡便,農民只需撥打125821電話,根據語音提示按鍵選擇種植作物及產量水平,就可以收到測土施肥指導服務短信;三是極大提高了農業部門的工作效率。以往應用計算機版本的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系統打印出的施肥建議卡發放到農民手中至少要兩個月時間,而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化技術服務1分鐘內即可完成。
2017年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之年,吉林省土壤肥料總站利用3月-5月春耕時期,確定3月20日至5月31日,首次撥打125821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平臺免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