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太和農場,一臺外形酷似“微型坦克”的智能農機正在水稻田間完成除草作業測試。該裝備由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肖茂華教授團隊研發,具備電動驅動、自主導航、多種除草裝置組合等功能,面向水田復雜環境下的綠色高效除草需求開展實地驗證。
該裝備采用全電動四輪驅動底盤,具備較強的水田通過能力,配套了可更換電池、電控轉向、智能感知與路徑跟蹤模塊,可實現連續作業、自動行走及部分作業路徑調整。相比傳統燃油動力,電動系統具備響應快、噪聲低、零排放、維護簡單等優勢,更適合水田環境下的低速精準作業。根據實測數據,機器人最小轉向半徑約1.84米,轉向控制誤差約5.16%,能適應部分小田塊與田埂邊緣區域的作業需求。
除草部件配置方面,機器人集成了行間除草、株間除草與排氣裝置,主要用于擾動、壓覆田間雜草,同時,排氣裝置為水稻根系導入氧氣,改善通氣性,促進健康生長。設備不依賴化學藥劑,力求通過物理方式削弱雜草長勢,為稻苗創造更有利的生長環境。后續研究將進一步驗證其在不同田型與秧齡條件下的作業穩定性與適應性。
該項目聚焦水田智能除草技術,通過整機系統融合與現場驗證,為破解“人工緊缺、除草藥限、機械作業精度不足”等難題提供了可行思路。目前設備尚處于持續改進階段,后續將在更多區域開展作業測試和優化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