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11日,由中國農學會遺傳資源分會、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主辦,河南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種質資源研究所承辦的第二屆“基于多組學的作物基因資源研究培訓班”在河南鄭州舉辦。作科所副所長、遺傳資源分會秘書長郭剛剛,河南省農科院副院長李秀杰等領導出席并致辭。
郭剛剛指出,當前已進入多組學融合驅動的時代,不僅重塑了生命科學的認知體系,同時也催生了生物信息學、智能育種等數十個交叉學科。多組學技術的爆發式發展,為精準解析遺傳密碼、挖掘優異基因資源、培育突破性品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系統構建多組學技術培訓體系,搭建一個“理論-技術-應用”三位一體的交流平臺,能夠強化交叉學科融合,共同探討基因資源研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破解種質資源深度挖掘與利用的難題。期待以此次培訓為契機,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將多組學方法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箱”,將前沿技術與自身研究有機結合,把培訓結果轉化為科研突破,加速我國從種質資源大國向基因資源強國邁進。

培訓期間,相關專家圍繞種質資源基本理論、基因組學、表型組學、代謝組學等領域作專題報告,并就如何發掘種質資源中的優異基因以及基因功能驗證與應用的方法和路徑展開交流研討。受訓人員一致表示,此次培訓較第一屆培訓班在課程上進一步聚焦了技術前沿與實踐需求,通過“專家領學+上機操作”等理論實踐相結合的創新形式,不僅加深了對技術原理的理解,提高了數據分析能力,同時也對AI技術在資源研究中的應用有了全新的認識。

培訓班學員與授課專家現場問答
來自全國73個單位從事種質資源研究的165位學員參加了此次培訓。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編輯部:李昂、張珂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