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會專家實地觀摩了嘉祥縣郭莊村“中黃219”千畝示范方中該品種的田間長勢、結莢情況以及搭配免耕覆秸精播技術等高產栽培機械化生產技術應用成效,聽取了大豆領域相關專家圍繞我國大豆產業發展現狀、大豆單產提升關鍵技術、“中黃219”品種選育與產業化應用等方面作的專題報告。與會專家認為,“中黃219”作為高油高產大豆,在群體整齊度、抗倒性、結實率等方面表現出較好的豐產潛力,該品種的推廣應用將有力促進黃淮海地區大豆大面積單產提升與產業結構優化。

作科所所長周文彬指出,作科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的部署要求。持續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推動“精準設計育種”深入發展,筑牢產業科技根基。積極推進科企深度融合,依托“科技包縣”“田間課堂”等模式,不斷完善“科研單位+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全鏈條產業化機制,助力區域性特色大豆產品品牌的建立與推廣。推動大豆產業由“原料”向“產品”再向“品牌”的升級,實現全鏈條價值提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貢獻科技力量。
據作科所研究員韓粉霞介紹,“中黃219”是作科所自主選育的大豆新品種,于2022年通過國家審定。該品種株型緊湊,適宜密植,粗脂肪含量22.17%,粗蛋白含量40.2%,百粒重超過23g,田間表現中抗花葉病毒病,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中較對照品種分別增產5.3%和7.4%。
濟寧市農科院黨委書記任艷云、山東恒晟種業董事長孟凡金,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作科所研究員吳存祥等出席會議。會議由作科所副所長王文生主持。山東省涉農院校、種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代表等110余人參加活動。
(作科所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