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山東省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種博會暨第二十二屆全國種子雙交會和青島市現代種業發展情況。經農業農村部批準,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暨第二十二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與產品交易會(簡稱全國種子雙交會),將于9月26日至9月28日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同期將舉辦2025青島國際種業博覽會。
今年是實現種業振興行動“五年見成效”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也是種業“十四五”規劃落實的收官之年。2021年中央部署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以來,在各地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在農作物種業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和一批標志性成果。為了更好宣傳展現種業振興成果,凝聚種業振興合力,讓社會各界對種業振興成效可感可及,本屆全國種子雙交會將構建種業振興展示交流多元場景,打造集種業政策發布、成果展示、產業對接于一體的國家級種業交流合作平臺。
2011年,第九屆全國種子雙交會在青島成功舉辦。時隔14年,全國種子雙交會再次落戶青島,且首次實現三展聯辦。與往屆相比,本屆大會主要呈現五大亮點。
一是發布種業振興權威政策信息。本屆展會緊緊圍繞種業振興“五年見成效”的關鍵目標,深度剖析種業振興五大行動、品種管理等政策,權威發布農作物品種推廣信息、商品種子銷售信息、種子供需形勢和質量分析報告,清晰傳遞“助力單產提升、保障糧食安全”的政策方向。展會還將聚焦規范網絡售種行為,邀請阿里、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首次舉辦網絡售種專場對接活動,發布“網絡售種,誠信經營”倡議,推動凈化網上種業市場環境。
二是展示種業科技創新成果。展會專設生物育種創新展區,集中呈現分子標記、基因芯片等前沿技術的突破成果及產業化應用案例,田間展示專門設置了生物育種專區、認證品種專區和重大品種專區。在此基礎上,本屆大會還精心組織種業科技成果對接活動,為優質科技品種打通交流、展示、合作與推廣的快速通道,促進科技成果高效轉化。同時,舉辦數字種業專題交流活動,匯聚業內專家與企業骨干,共同探索數字技術在種業研發育種、生產管理、市場銷售等全鏈條的融合應用,為種業數字化發展注入新動力。
三是促進種業產業鏈對接交流。展會采用“室內綜合展覽+田間實景展示”的雙展模式:室內展區云集種業陣型企業、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優質制種基地、生物育種企業、種業裝備服務等六大類市場主體,重點開展品種推介、技術交流與裝備對接;田間展示區種植玉米、大豆、花生、各類蔬菜等優良品種,配套“田間選種”現場考察、線上云地展等特色環節,全方位實時呈現品種生長動態,讓品種特性可直觀感知,供需對接更精準高效。配套活動豐富務實,種業國際貿易洽談會為國內外企業搭建市場拓展與合作橋梁;種業投資說明會專場促進資本與優質種業項目深度融合,助推產業升級。
四是宣貫種業法律法規。展會設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青島市種業促進條例》宣貫專區,通過現場知識解讀、法規手冊發放等形式,詳細講解植物新品種權保護要點、市場監管規范等內容,強化全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助力構建“嚴格保護、快速維權”的法治環境。同時提供專業政策咨詢服務,幫助企業規范經營行為,為種業創新發展筑牢堅實的法治根基。
五是展現山東種業發展特色。依托山東豐富的蔬菜、花生等特色種業資源,結合青島國際種業博覽會的獨特優勢,展會舉辦“好種好味好生活”食味品鑒、膠州大白菜品質評鑒等活動,集中展示西藍花、辣椒等品種的科研攻關成果。此外,聯動青島優質文旅資源,推動“種業展示、消費體驗、文化傳播”三者深度融合,進一步擦亮山東“菜籃子”金字招牌,展現青島種業及青島地域特色,為鄉村產業振興貢獻力量。
目前大會籌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截至9月18日,本屆參展企業已超400家,其中國家種業陣型企業30家,育繁推一體化企業75家。大會設室內展區面積約2萬平方米,預計折合標準展位700多個。室外種植展區面積約100畝,設四大種植展區,總計226家企業參與種植展示,種植作物8大類、展示品種1143個。從目前情況看,預計參展各類農作物新品種和各種新型種子機械、檢驗設備、種衣劑、防偽包裝等新技術(設備)將達4000多種(項),參會企業約3000家,觀展人數預計將達2萬人。
據悉,全國種子信息交流與產品交易會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辦,自2003年起已舉辦21屆,累計服務超5000家種業市場主體,成為匯聚行業智慧、發布權威信息和種業從業者交流學習的重要平臺。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由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主辦,自2008年以來,已成功舉辦16屆,是鏈接全球種業資源的重要“國際交流橋梁”。從2015年起,全國種子信息交流暨產品交易會與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兩個展會合并舉辦,已成為引領推動種業發展、展示種業振興成果的品牌展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