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作科所)與德州市人民政府在山東德州聯合舉辦高產廣適耐密玉米新品種“中玉303”及配套技術促單產提升觀摩活動。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呂修濤,中國農科院成果轉化局副局長王宇鴻,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蔣景春,德州市副市長樊廷雷,隆平高科輪值總裁張林,品種選育人、作科所王天宇研究員等領導專家出席活動。會議由作科所黨委書記劉錄祥主持。
與會專家赴德州市樂陵市黃夾鎮“中玉303”萬畝高產示范區,詳細聽取了王天宇研究員關于種質資源鑒定評價與“中玉303”選育推廣的情況介紹,并圍繞該品種的產業化應用等內容開展交流研討。一致認為,“中玉303”具有株型理想、抗病耐密、耐逆廣適、品質優良等特點,是玉米種質資源創新的重大成果,該品種與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等協同配套,實現了“良田創高產、薄地保穩收”,為全國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提供了種源支撐和示范樣板,值得大面積推廣應用。
會議認為,“中玉303”的育成是種質資源鑒定評價與創新利用的成功范例,要持續以“科研院所+企業+政府+新型經營主體+農戶”五位一體的產業化推廣模式,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一是要依托國家作物種質庫,不斷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開展規模化精準鑒定。二是要強化育種關鍵技術攻關,突破基因編輯、人工智能育種等前沿技術的攻關與應用。三是要深化科企科政合作,扎實推進“科技包縣”工作,通過構建產學研融合的創新聯合體,加快優良品種和配套技術推廣應用。
玉米對提高全國糧食單產具有關鍵作用,而優良品種是單產提升的重要基礎。與會專家認為,一方面要圍繞“中玉303”等優良品種加強適種栽培,合理密植,集成配套好玉米密植精準調控等高產栽培技術體系。另一方面要突出示范引領,建設農民身邊看得見、學得到、用得上的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樣板田,打造集展示、宣傳和轉化為一體的平臺基地,以科技支撐全國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
據介紹,“中玉303”是作科所自主選育的玉米新品種,于2020年通過河南省和黃淮海夏玉米區國家審定,2023年通過東華北中晚熟春玉米區和西北春玉米區國家審定。2023年以來連續被農業農村部推介為農業主導品種,近三年累計推廣應用1745萬畝;2024年推廣應用790萬畝,全國排名第七。
農業農村部、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轉化局、作科所等相關領導專家,山東、河南等主產省農業推廣部門、涉農院校、種業企業有關同志,以及種植大戶代表等參加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