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綏化北林區秦家鎮的50畝水稻試驗田金浪翻滾,稻香沁脾。近日,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水稻品種專家育種示范基地田間鑒評觀摩會在此舉行,7名農業專家與130余名種糧戶齊聚田間,為72個適宜本地種植的水稻品種開展“年度考核”,最終6個優質高產品種脫穎而出,為龍江糧農選種送上“定心丸”。
作為全省第二積溫帶水稻品種選育的“試金石”,此次鑒評會以“實地考評、科學篩選”為核心。專家團隊俯下身子鉆進稻田,手持測產儀器,從稻穗飽滿度、株型抗倒伏性、籽粒水分含量等維度逐項檢測,再結合畝產數據綜合研判。經層層篩選,綏粳37(畝產654.1公斤)、龍粳1823(畝產669.0公斤)、綏粳311(畝產659.8公斤)、綏粳稻19(畝產813.4公斤)、中盛11(畝產670.5公斤)、龍慶稻32(畝產640.2公斤)成功入選推薦名單。其中,綏粳稻19以畝產超800公斤的亮眼成績,成為現場最受關注的“高產明星”。
“這品種抗病性咋樣?能適配咱家里的插秧機不?”鑒評會現場,種植戶圍著技術人員追問生產關鍵問題。“以前選種靠經驗,總怕買到‘劣種’,現在既能看長勢,又能查畝產,心里踏實多了!”種糧大戶的話道出眾人心聲。參會農戶紛紛表示,這場“田間課堂”不僅讓他們認識了新優品種,更對明年增產增收充滿信心。
此次活動由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主辦,作為水稻新品種與種植戶間的“橋梁”,示范基地既為產學研融合搭建平臺,更通過“專家鑒評+精準推薦”幫農戶避開選種誤區。
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王敬國表示,“我們從生育期、抗逆性等多方面綜合考評,就是想讓農民選到好種、用好技術,通過良種良法配套,實現豐產增收。”
一粒好種,萬擔好糧。這場田間鑒評會不僅為龍江水稻產業篩選出優質品種,更以科技賦能筑牢糧食安全防線,為全省第二積溫帶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尚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