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孫魯威)5月21日,豫北大地一派豐收景象。記者與河南好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溫弟如來到修武縣看麥子。好年景研制的緩釋粒生物藥肥去年麥播在這里進行了推廣示范。一進麥地我們就發現,修武的麥子比其他地方長得就是好。縣農業局長楊法誼因為用“工匠”精神種麥子,去年成為全國勞動模范。他告訴記者,今年天氣不好,但修武25萬畝小麥專家測產平均畝產570.7公斤,與去年持平略增。6月13日,縣農業局高級農藝師黃玉蓮來電話,郇封鎮王里長屯村15畝“百農419”高產攻關田平均畝產822.9公斤,再創歷史新高。
“修武能種出好麥子”的品牌效益塑造出了一個“修武大麥場”。
一、能把各種好品種持續種出好產量這就是品牌
修武是個農業小縣,除了糧食沒什么特色產業。那么在糧食生產上能不能搞出名堂?2007年麥播,縣農業局開始組織小麥高產攻關競賽。2008年,郇封鎮小文案村率先在全省實現了百畝連片高產攻關田夏秋兩季畝產噸半糧的目標。2009年,周莊鄉小麥百畝超高產攻關田和小面積超高產攻關點平均畝產分別達到722公斤和732.2公斤,再創全省之最。2010年,刷新夏糧萬畝示范片小麥畝產689.5公斤、核心示范區小麥畝產726公斤、萬畝示范片夏秋兩季畝產超噸半糧首創三項全國紀錄。修武縣被國務院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成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后,修武繼續發力。2011年,修武縣小麥高產創建再創兩項全國紀錄:6.5萬畝連片豐產方畝產671.6公斤、百畝超高產攻關田畝產751.5公斤。2012年,郇封鎮萬畝連片玉米畝產863公斤,整鄉平均畝產758公斤,三創兩項全國紀錄,實現了糧食生產9連增。2014年小麥高產攻關田實收單產達到821.7公斤,實現了我國冬小麥單產的歷史性突破。2015年,郇封鎮7.1萬畝平均畝產678.5公斤,該鎮萬箱鋪萬畝示范片平均畝產698公斤,均創全國最高紀錄。今年7個小麥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平均畝產650公斤以上,多個高產攻關點單產突破800公斤。王里長屯的15畝“百農419”高產攻關田平均單產822.9公斤,再創歷史新高。修武連續6年創造了17項全國高產紀錄。
修武的麥子能種成品牌,有兩套經驗。一套是全面落實上級部署。成立高產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及技術指導專家組。農業局局長親自掛帥,引進高產品種、解決生產難題、督導技術落實。結合全省“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活動”,指定專人對各高產攻關點、示范方及時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還負責為示范戶免費提供種子、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另一套是修武自己創新的,就是用農民的習慣落實上級部署。從麥播前開始,在50余個村建立了60多個小麥超高產攻關點;在7個村建立10個千畝小麥、玉米示范方;各鄉鎮依據面積大小分別建了1-2個萬畝示范片、2-3個千畝示范方、3-5個超高產攻關點,把種糧農戶包裹在高產創建網絡中,形成“口口相傳”態勢,打造“耳濡目染”氛圍。所有要求,干部要懂,農民要會。高產攻關田技術人員親自種,萬畝示范片指導農民種。關鍵季節組織農戶觀摩。
觀摩了還是記不住怎么辦?楊法誼親自編寫“小麥高產要領”、“麥播基礎歌”,發到所有示范戶的手機里。“多施各類農家糞,深耕細耙整平地;微菌拌種促早發,寬窄精播苗子壯;冬灌根多粗又深,起身不忘噴化控;抽穗看天防赤霉,葉面補肥保增產。”“麥收胎里定高低,抓好播種夯根基。地肥墑足苗齊強,深耕細耙根系旺。微菌拌種促早發,寬行變窄麥穗多。精播勻播個體壯,畦寬埂少產量高。”
你不會是不行的。
二、能建立一支示范戶+示范田的高產網絡這就是品牌
修武全縣200多個村莊,縣農業部門在100個行政村培植了1000個科技示范農戶,以開展小麥高產競賽活動為載體,帶動2萬農戶參與高產創建,輻射全縣5萬種糧戶應用小麥高產和超高產栽培技術,覆蓋全縣一半的麥田。
這個高產技術網絡靠什么運維?靠的是人、技、物、情。“人”體現的是組織化。縣農業局全體技術干部都參與高產創建。領導掛帥、專家負責、上下聯動、干群配合。每個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都要帶領兩三名年輕技術人員,和基層農村干部以及農戶一起,組成高產示范方創建指導組和高產攻關田攻關小組,把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做實做細。“技”體現的是標準化。按照示范方高產栽培技術規程,借助農技推廣補助、測土配方、有機質提升、土地治理、農機補貼等項目的實施,確保“選用良種、配方施肥、小麥寬窄行種植、精少量播種、葉面噴肥、病蟲綜防”等超高產栽培技術措施全面落實。“物”體現的是政策性。在高產創建整體推進鄉(鎮)和高產攻關田內實行種子補貼、施肥補貼、病蟲害防治補貼、專業化技術服務補貼,通過物化技術補貼方式,推動關鍵技術措施落實。“情”體現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工匠”精神。修武的每個高產示范片都建立了一個獨立的工作日志、每塊高產攻關田都建立了一個獨立的技術檔案。詳細記錄各示范片、攻關田生產技術情況。楊法誼手機里有幾百個示范戶的手機號,每年都用掉好幾個筆記本。他和示范戶的關系,就像親兄弟。
典型的建設不僅提高了糧食生產水平,也逐步改變著修武糧食生產主體格局。目前,全縣家庭農場已達50余家,其中小麥種植面積3.6萬畝,已占到全縣小麥總面積的14.2%。
郇封鎮王里長屯54歲的孫金仁是村里養雞戶,也是村支書,還是示范戶。當記者聽他說每畝地上5車雞糞,每車3噸,直咂舌。60多歲的李全道是個種田的“老干家”,經驗豐富手藝高。在楊法誼手把手的指導下,很快由經驗種田變為科學種田,成為鐵桿示范戶。記者在地頭和他聊,他說,現在種糧食技術、成本、服務啥的沒一點問題,就是價格影響積極性。他現在沒有流轉土地,說一流轉就賠。他說,如果價格穩定的話,我能承包500——1000畝地沒問題。“因為我是示范戶呀。”
今年修武又創新了。去年全國各地小麥播種晚,入冬以來整體氣候干燥、雨雪天氣較少,但修武的小麥,苗壯、莖硬,根系既深又旺、分蘗多,長勢好。1月20日,站在周莊鄉孟村小麥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核心區的田埂上,農業部全國小麥越冬期苗情考察組被修武小麥長勢折服了。一畦地種16壟小麥,比傳統種植模式多種了4壟,每畝播種量卻不增反降,只播了6公斤左右的麥種,用傳統一半的播種量實現了20%的增產。考察組專家一致認為,減投和增產兩不誤,是修武對小麥生產又一大貢獻。
三、能讓各路新品種新技術趨之若鶩這就是品牌
楊法誼說,我們的創新是因為現在創新基礎好,新技術、新品種不斷涌現,我們必須創新栽培模式和推廣模式,才能讓我們落后的種植體系跟上國家飛速發展的技術體系。
一個30萬畝耕地的小農業縣,與多個農業科研院校建立合作關系,特聘國家小麥工程中心郭天才教授、國家小麥育種專家茹振剛教授為技術顧問。今年,引進小麥新品種有百農419、百農418、雜交小麥、周麥30、山農20等12個;示范推廣小麥微菌肥拌種、精少量播種、寬窄行種植等新技術5項;新農藥、新農肥試驗11項。種子繁育面積8萬余畝;新品種試驗示范面積1.5萬畝。今年全縣小麥播種面積25.3萬畝,良種覆蓋率和品種優質率均達100%。
結合新品種,修武不斷創新推廣新技術。在萬畝示范片及重點鄉村大力推廣成熟集成技術的基礎上,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為重點,將“秸稈還田、機械深耕、有機肥施用、小麥寬窄行種植”作為關鍵技術,大力推廣;以抓冬前壯苗為核心,在小麥播種后采用微灌技術確保苗齊苗勻,在小麥分蘗期進行撒施水溶性磷鉀肥,促進冬前大分蘗的形成,在示范推廣沼渣沼液、節水灌溉新技術應用的基礎上,大面積開展了小麥寬窄行種植新技術的示范推廣;即將傳統模式的平均7寸行距變為寬行6寸、窄行4寸,在播量不變的情況下,每畝平均增加密度4-5萬,畝成穗增2.5-3萬。
好年景公司的新技術也躋身“修武大麥場”。溫弟如告訴記者,好年景公司這幾年發展迅猛,各個作物上的緩釋粒藥肥產品都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緩釋粒藥肥作為一種新的種植技術,以預防為主伴種施用,在推廣上完全要靠企業自己創新路徑。這種技術雖然已經大面積推廣多年,為河南小麥增產也做出了很大貢獻,但在高產創建上的試驗示范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經郭天才教授推薦,好年景去年與修武開展示范合作。
溫弟如說,他們開始制定試驗方案時想集中連片,但楊局長最終給他們安排了焦麥266、中麥895、百農419、山農20等十幾個品種共30多個試驗點,與某品牌的45%復混肥料試驗進行對照。用有機肥加好年景公司的0.2%吡蟲啉緩釋粒藥肥50公斤底肥,后期蚜蟲等病害不用防治,其它管理措施與對照田一致。試驗開始后,溫弟如來了多次,每次楊局長都陪著她逐個地塊走。她說,我只是一家公司的小小業務員,楊局長深深感動了我。她把楊法誼筆記本拍了下來,如:王莊村南趙滿屯,9畝雜交麥,10月5日播種,24斤/畝,10月6日澆第一次水,好年景基斯(0.2%吡蟲啉緩釋粒)藥肥 50公斤/畝。溫弟如給記者看了好年景公司5月份在河南、河北、山東三省50個點的測產統計表,修武的兩戶平均增產比率達到25%以上,比所有調查戶高出一倍。她說,像修武這樣種莊稼,什么新技術新產品也不愁下地了。
修武大麥場,是用“工匠”精神打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