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把好種子質量關。目前,內江市播種的小麥主要是農民備留的小麥種,但如果農民選用優質、專用、高產抗病力強的好品種,比如川麥39、內麥8號、川育18、川麥42、川麥44等新品種,并在播種前曬種2~3天,產量就會提高。
二要規范種植、深溝窄廂。稻田植麥采用2米開廂,溝寬0.27~0.4米,做到廂溝、主溝、邊溝暢通,田間無積水。稻田種植小麥,重點推廣滅茬免耕、深溝窄廂、廂直溝通、排除濕害,促進土壤熟化,播前把土弄碎并除草、平整廂面;旱地采用雙0.83米開廂,實行分帶輪作,根據地塊面積大小開好主溝;采用10厘米×20厘米規格連窩點播或20厘米行距條播,實行精量播種,窩播5~6粒,畝用種量7.5~10公斤;滅茬免耕方法,在滅茬、化學除草的基礎上先施用化學肥料,再施腐熟農家肥,然后邊平整廂面,邊用溝土蓋肥,再播種覆蓋稻草。
三要科學施肥。按凈作小麥畝產300公斤需純氮10~12公斤、磷肥4~5公斤、鉀肥10~12公斤,農家肥或長效有機生物肥為主,化肥為輔。畝施農家肥1500公斤、復混肥25~40公斤、磷肥25公斤,并施適量鉀肥,畝施氯化鉀7.5公斤,小麥三葉時畝用10~15公斤尿素兌水葉面噴施,以養根護葉增粒重。
四要適時播種,疏株密植。一是抓住高產播期適時播種。根據我市推廣品種特性和氣候條件,海拔800米以下地區適播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800米以上地區為10月中下旬。二是疏株密植,提高播種質量。旱地全面普及“三、六、九”小窩疏株密植技術,即窩距10厘米、行距20厘米,每窩9粒種子。落籽均勻,播種深淺一致,確保小麥苗全、苗齊、苗勻。
五要強化管理、綜合防治病蟲草害。普及推廣化學除草技術是我市小麥產量提高的一個重要方向。小麥播前3~5天可畝用“克無蹤”150~200毫升或一周前用“農盛”100毫升兌水50公斤噴霧。播前未除草,小麥二葉一心至三葉時,可畝用25%“綠麥隆”150克加48.2%“百草敵”15毫升,兌水50公斤噴灑麥地,防除禾本科雜草和闊葉性雜草,用藥量要準,噴藥要勻,防止漏噴和重復噴灑。綜合防治病蟲。小麥病蟲害主要有銹病、赤霉病、白粉病和麥田蜘蛛等。要采取選用高產抗病良種,藥劑拌種,合理密植,增施有機肥,控制氮肥用量,清除田間雜草等農耕農藝措施。改善調節農田小氣候,控制小麥貪青徒長,減少小麥病蟲害。選用高效低毒對路農藥及時防治病蟲,控制病蟲害發展蔓延,減少農藥使用量,促進小麥無公害化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