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寶生 趙少輝 ] 來源: 大河網-河南日報農村版
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短短的三年,一個有著百萬人口的農業大縣,雨后春筍般冒出42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民10.2萬人,占全縣農民的1/9。這在全省也是首屈一指的。濮陽縣十萬農民爭相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奧妙何在?
入社好處很多
7月11日,來到濮陽縣子岸鄉子岸集村。該村村民李麗華2009年底加入河南和諧先鋒農民專業合作社。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一畝地為例,加入合作社團購農資,同等質量的,每年可減少支出20~50元,而作物產量和質量卻會提高至少10%,這一減一增,每畝地就多收入180多元。
在濮陽縣子岸鄉西崛地村綠源有機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生產基地,十幾名農村婦女正忙著采摘鮮嫩的絲瓜。其中有一個叫張振華的婦女告訴記者:“以前自家種地,好年景,一年到頭一畝地的純收入也就一千多塊錢,現在將田地租給合作社,每畝地光租金就能拿這么多,還能省出時間在這里打工掙工資,比自己種地劃算多了。”
據了解,濮陽縣綠源有機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出的鮮花、綠色絲瓜遠銷上海、北京、武漢、西安、鄭州等地,直接帶動農戶500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
入社好處很多,農民自然積極性高。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濮陽縣依托設施農業、優質稻麥生產、畜禽養殖、農機作業等優勢產業,采取同業聯辦、能人創辦、龍頭企業領辦等方式,登記注冊的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達420家,注冊資金近16億元,發展社員10.2萬人,其中農民社員9萬人。
市場競爭使然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勢頭如此之猛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市場競爭的結果。濮陽縣農業局局長張躍進一語中的:“以前群眾那種一家一戶的小生產很難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實現有效對接,生產效益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而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多渠道、多區域、多層次的聯合與合作,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農民生產、銷售與市場對接的難題。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再加以引導、扶持,合作社蓬勃發展勢在必然。
目前,該縣專門成立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涉農有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平時,積極從政策、土地、資金、信貸等方面對優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重點傾斜,并大力推進土地流轉經營。
去年以來,濮陽縣組織流轉土地1.98萬畝,有效解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建設用地問題;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200多萬元,整合涉農資金2000多萬元,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將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重點向農機專業合作社傾斜,將近1/3的政策補貼農機向農機合作社投放;積極協調金融部門向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投放信貸資金1億元,有效解決了資金問題,促進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快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