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鄭明橋
[提要] 據介紹,經過多年發展,蔡甸區推廣示范高效栽培新技術面積達3萬畝以上,提供優質嫁接苗2000萬株,共帶動農戶8000余戶,發展了32個專業村,西甜瓜年產量保持在16萬噸以上,畝平均收入近3000元。西甜瓜成了蔡甸區農民致富的新門路。
“鄒師傅,新年好啊,又在忙活呢?”節后上班第一天,記者來到武漢市最大的種苗工業化生產基地---蔡甸區洪北高科技農業示范園區。“我們早就開工啦!”鄒方益的大嗓門隔著老遠就能聽見。
鄒方益是蔡甸區農業局高級農藝師。1997年底,蔡甸決定在全區范圍內引進示范種植大棚西甜瓜,先后從國外大型專業種苗公司引進數十個西甜瓜候選品種,篩選出適合蔡甸區栽培的3個優質高檔小西瓜品種和2個厚皮甜瓜品種,作為該區主推品種。
“種植西甜瓜栽培難度大。”種瓜大戶雷英告訴記者,“單說育苗,那瓜子得一粒粒小心用牙磕破,弄壞一顆幾角錢。好不容易出苗了,大棚里面熱也熱不得,冷也冷不得,一小罐種子100多塊錢,能成活50%就算幸運。”
“每年春節,正好是西甜瓜育苗關鍵的時期,”鄒方益介紹,這段時間,正是幼苗最脆弱的時候,如果沒有人盯守,耽誤了幼苗的發育,農戶們就沒法下苗。多年來,鄒方益總在第一線和農民同甘共苦,被蔡甸農民稱作“西甜瓜的守護神”。看著農民收獲后的笑臉,他同樣笑得甜蜜,雖然這已是他在大棚中度過的第13個春節。
據介紹,經過多年發展,蔡甸區推廣示范高效栽培新技術面積達3萬畝以上,提供優質嫁接苗2000萬株,共帶動農戶8000余戶,發展了32個專業村,西甜瓜年產量保持在16萬噸以上,畝平均收入近3000元。西甜瓜成了蔡甸區農民致富的新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