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安徽省懷遠縣茨淮新河萬畝石榴基地里,石榴果掛滿枝頭,果農們正忙著為果實去袋,以促進果皮均勻著色。
懷遠是我國四大傳統石榴產區之一,石榴栽培歷史悠久。然而,傳統主栽品種存在籽粒可食率不高、果實日灼現象嚴重、勞動用工成本持續攀升等問題,這些痛點制約著當地石榴產業的效益提升。
近年來,懷遠縣對接相關科研院所,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抓手,集中攻堅產業發展中的“卡脖子”難題。果實日灼是由強烈太陽輻射引發的植物高溫傷害現象,針對這一問題,科研團隊先后開展遮陽栽培、果實套袋等試驗,最終成功研發出既能顯著降低日灼發生率,又不影響果實內在品質的遮陽技術,還篩選出適配不同石榴品種的專用果袋。與此同時,當地集成應用“寬行窄株+單干圓頭樹形+行間覆膜+行間生草”的輕簡化栽培技術,不僅使優質果率提高26%以上,每畝還能節約勞動用工5至8個,實現了降本與增值的雙重突破。
“針對傳統石榴品種籽粒偏硬、可食率低的痛點,我們通過科技攻關,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妃紅’石榴新品種。”安徽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研究員、安徽省果樹產業技術體系副首席專家秦改花告訴記者。該品種既保留了懷遠石榴風味醇厚的經典特點,又大幅提高了籽粒可食率和果實外觀品質,市場售價較傳統品種高出30%至50%。
(孫言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