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生長前期的長勢健壯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植株的產量與品質。因此,從緩苗后到坐果前的生長階段,需注重促壯管理,為高產打下基礎。
拉大晝夜溫差 降低呼吸消耗
蔬菜健壯生長需要適宜溫度,白天保持適宜光合溫度,利于養分制造與積累;夜間保持適宜溫度,利于養分分解與運輸。合理的晝夜溫差是光合產物積累的先決條件,若晝夜溫差過小,易導致植株長勢細弱、果實膨大緩慢等問題。設施蔬菜栽培中,保持12℃—15℃的晝夜溫差,更利于蔬菜生長。
通常白天溫度較易調控,初秋季節可通過覆蓋遮陽網、噴灑降溫劑等措施調節氣溫,而夜溫調控難度較大。光照充足時,夜溫需調控得相對低一些。夜溫主要來源于棚內土壤及大棚墻體等白天儲存的熱量,夜間再釋放,因此減少白天熱量儲存可實現夜溫降低。例如,白天拉大風口、延長放風時間、中午前后噴灑清水等,可降低白天棚內溫度;地面覆蓋稻殼或碎秸稈,能避免陽光直射土壤,減少夜間熱量釋放,對降低夜溫有明顯效果。此外,也可通過合理疏枝打葉遮擋強光,降低地溫。由于白天棚室通風量大,棚內濕度較低,建議疏枝打葉時僅去除病葉,保留其他葉片。下部葉片可遮擋強光直射地面,防止地溫快速升高,避免夜間過多散出熱量。
加強根系養護 促進植株健壯生長
生長前期的根系是后期根系生長的“骨架”與基礎,前期根系強壯,植株才能吸收充足養分與水分,實現多開花、多坐果。
養根離不開功能型肥料,如氨基酸類、海藻酸類、甲殼素類肥料及微生物菌劑等,這類肥料能刺激植株生根,提高植株抗逆性。養根是貫穿植株整個生育期的重要管理措施,因此功能型肥料需堅持施用,同時配合噴施功能型葉面肥,實現根葉同養,提升植株整體抗性。
生產中需注意減少傷根情況:一是控制澆水量與澆水頻率,避免水量過大或澆水過勤導致漚根,影響根系生長;二是適當晚覆蓋地膜,且不建議全棚貼地覆蓋,防止土壤透氣性變差,造成根系生長發育不良、植株長勢衰弱。覆蓋地膜時,僅在種植行覆蓋并將地膜起拱,操作行不覆蓋,而是鋪上一層稻殼或碎稻草——這樣不僅能增加土壤透氣性,且地膜呈拱面時,棚內形成的露水不會積在地膜表面,而是沿地膜流入土壤。澆水時可采用膜下澆水方式,不影響棚內空氣濕度,減少病害發生。
平衡植株長勢 利于開花坐果
生長前期植株若長勢失衡(尤其徒長),易影響花芽分化,導致開花坐果率低、畸形花果多。因此,此階段需注重平衡植株長勢,采取措施控制徒長。
控制徒長除了適當調控水肥外,也可采用壓蔓方式控旺。以番茄為例,番茄吊蔓前,可將植株莖蔓輕壓“臥倒”,具體做法為:番茄一個種植行包含兩個小行,第一穗花開花前,將第一行植株由北向南統一朝西南方向輕壓“臥倒”,到行盡頭后,轉向另一行由南向北依次朝東北方向“臥倒”。每個種植行的兩行“臥倒”植株會形成井然有序的交叉傾倒狀,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植株頂端優勢(縱向生長勢),抑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利于開花坐果與培育健壯植株。
對于長勢健壯的植株,可通過晚抹杈促進生長平衡。生長前期植株若出現旺長,無需急于疏枝抹杈,可待植株封壟后再進行。此時地下強大根系已形成,疏除側枝既能減少養分消耗,又能引導養分向果實輸送,實現控旺與生長平衡的雙重效果。
若植株徒長嚴重,建議使用化學藥劑控旺,常用藥劑有矮壯素、助壯素、葉綠素等。
注意:控旺藥劑最好單獨噴施,避免混用以防產生藥害;噴施時僅噴植株頂部,且濃度不宜過大;用藥需結合天氣情況與植株長勢靈活調整,用藥前應先做小面積試驗,確認安全后再全棚噴施。
補充硼鈣元素 助力根壯花多
蔬菜生長前期對養分需求量雖不大,但需養分全面才能保證長勢健壯。
一是注重鈣肥補充。從多數種植戶的用肥習慣來看,氮磷鉀肥料施用較多,導致土壤中氮磷鉀富集明顯——尤其磷肥過量會固定土壤中的鈣,鉀肥過量會影響鈣的吸收。多年種植的大棚土壤需警惕鈣肥不足,建議緩苗后及時補充鈣肥,可單獨沖施,也可葉面噴灑螯合態鈣肥(更利于植株吸收)。開花坐果前,根尖、莖尖生長點分化需大量鈣元素,若鈣吸收不足,易出現葉片干邊或葉片向下卷曲等缺鈣癥狀,因此此階段需重視鈣肥施用。
二是葉面噴施硼肥。硼元素充足時,利于花芽分化,能促進花粉與子房正常發育;缺硼則會導致子房發育異常甚至無法形成,出現“花而不實”、落花落果等問題。蔬菜生長過程中,需要抓住需硼關鍵期,尤其開花前補硼比頻繁補硼效果更佳,建議開花前葉面補硼2—3次。此階段蔬菜對硼需求量較大,為避免多元素葉面肥無法滿足需求,建議單獨補充硼肥或鈣硼同補,優先選擇利用率高的螯合態硼肥。
合理追肥 保障植株均衡生長
培育壯棵需先合理補充肥水,保證營養充足,植株才能均衡生長。蔬菜定植前通常已施足底肥,且生長前期需肥量少,一般不會出現缺肥情況。若前期頻繁施用大量元素水溶肥,易導致植株營養過剩、出現徒長,不利于開花坐果。此外,根系具有向水向肥性,因此生長前期適當控水控肥,利于促進根系深扎,形成強大根群;同時,控水控肥也是避免莖葉徒長、防止“頭重腳輕”的重要措施。建議根據土壤干濕程度、植株長勢及天氣情況,適當控水控肥,引導根系下扎。
不良天氣前后,需葉面補充中微量元素葉面肥,避免生長點發育受影響。當地表干燥需澆水時,建議隨水沖施腐植酸、微生物菌劑等功能型肥料。
若換茬時未施用底肥,生長前期可根據植株長勢適當沖施大量元素水溶肥,但沖肥量需控制,防止肥料過量導致徒長。沖施肥時,建議選用吸收利用率高、配方合理的產品,并結合不同蔬菜的需肥規律針對性施肥,提升肥料利用率。
根據植株長勢留果 防止植株早衰
植株葉片制造的營養總量有限,因此生長前期的蔬菜可適當晚留果,讓營養集中供應莖蔓,實現壯棵目的。
初秋異常天氣多,不利于培育壯棵。對于定植較早、已進入開花結果期的植株,此時需適當晚留果,讓植株“養精蓄銳”,優先培育健壯株型。植株健壯才能結出更多膨大均勻、畸形少、商品性高的果實。
進入開花坐果期但長勢弱的植株,除晚留果外,還需及時疏除多余的花與過多的幼果,先促進莖蔓生長,再根據后續長勢決定是否留果。為提高植株抗性,可結合葉面噴施或隨水沖施海藻酸類、甲殼素類等功能性產品,平衡植株生長。
以黃瓜為例,前期養好莖蔓、培育壯棵,主要是為中后期多坐瓜、坐好瓜,防止早衰。對于健壯的黃瓜植株,為平衡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可適當多蘸幾支瓜,使植株長勢更均衡。
(本版稿件由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董文蘭參考《北方蔬菜報》、全國農技推廣網等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