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采摘期管理是周年管理的最后一個環節,看似簡單,實則關鍵。此期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果實的品質與耐貯性。
一、采摘前管理
果實解袋。果實解袋時間需根據對果實品質的需求確定:若希望果面濃紅、含糖量較高且含酸量較低,需在采摘前1個月左右解袋;若希望果面鮮紅、含糖量與含酸量適中,則需在采摘前10—15天解袋。
解袋時需注意時間安排:早晚時段解果實陽面的袋子,上午和下午解內膛及陰面的袋子,避免在中午高溫時解袋——此時袋內外溫差過大,易導致果實灼傷。
病害防治。果實解袋后需及時噴藥1次,推薦使用瑞培鈣2000倍液+好力克4000倍液+磷酸二氫鉀1000倍液,各藥劑作用如下:瑞培鈣可減輕果實裂果,增加果實硬度,減少苦痘病、痘斑病發生,延長貯藏期;好力克能減輕炭疽病、輪紋病等生長期病害,以及貯藏期間的爛果性病害;磷酸二氫鉀可顯著提高果實含糖量。
若采前落果現象嚴重,可在藥劑中加入50ppm萘乙酸。
需特別注意:果實剛解袋時,果皮較幼嫩,用藥需選擇懸浮劑、水分散粒劑、水乳劑等安全劑型,避免因藥劑刺激產生藥斑、污染果面。
摘葉、轉果、鋪反光膜。噴藥后,需將果實周圍遮擋光照的葉片摘除;對未著色或著色較淺的果實,輕將其陰面轉向陽面(操作時不宜用力過大),確保果實充分著色。有條件的果園,可在樹體下部鋪設反光膜,讓果實下部也能接收反射光,實現均勻著色。
二、采摘期管理
采摘時間確定。蘋果采摘時間一般在10月下旬至立冬前。此時采摘需滿足兩個關鍵指標:果面著色率達70%至全紅,果實含糖量不低于14%。此階段日照強度適宜,晝夜溫差較大,利于果實積累糖分、促進著色;若采摘過早,會降低果實色澤、口感與風味;若采摘過晚,則可能遭遇凍害,影響果實品質。
采摘過程要求。需根據果實成熟度分批采摘,避免一次性采收導致成熟度不均。采摘用的籃子或筐子內部需襯布,防止果面受到機械損傷。摘果時,用手托住果實下部,順著果柄生長的反方向稍用力,即可連帶果柄一起摘下;若果實較難摘下,說明成熟度不足,需暫緩采摘。采摘后需及時對果實進行分級、裝箱,再安排銷售或貯藏。
三、采摘后管理
清園處理。果實采摘后,需及時噴施1次鏟除性殺菌劑+長效殺蟲劑,降低病蟲害越冬基數。噴藥時需確保“樹上、樹下、主干、地面”全范圍噴嚴、噴透,推薦使用好力克3000倍液+乙酰甲胺磷1000倍液。
防凍措施。為避免冬季凍害,需做好三項防護:一是對樹干進行涂白處理;二是給樹體纏草繩或塑料薄膜;三是在清園藥劑中加入碧護(12克/畝)或益微1000倍液,增強樹體抗凍能力。此外,11月中旬需澆1遍凍水,通過穩定土壤溫度,減少凍害發生。 (據安徽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