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植株在不同生長時期對農藥的耐受性不同,特別是棚室中剛定植的苗子莖葉嬌嫩,各方面抗逆性較差,用藥不當易造成藥害發生,輕者影響緩苗,重者導致死苗死棵。因此,應根據苗子耐藥性差的特點,合理適當用藥,避免發生藥害影響苗子成活率。
菜苗受藥害與藥劑使用方法不當有關
分析原因,藥害發生主要與農藥使用過量或使用方法不當有關。夏末秋初,蔬菜苗子上的葉部病害發生較少,殺菌劑使用不多,導致苗子出現藥害來源主要是穴施的藥劑、殺蟲藥劑及控旺藥劑。
穴施藥劑使用過于集中,易燒苗。夏末秋初的害蟲仍活躍,不少菜農采取穴施藥劑的方法防治害蟲,如穴施防治根結線蟲、白粉虱或韭蛆的藥劑,但有人往往使用過于集中又沒有與土拌均勻,導致苗子生長緩慢、根系發育不良、葉片發黃甚至萎蔫。建議穴施藥劑時一定要嚴格掌握用量,并將藥劑與穴內土壤充分拌勻后再定植蔬菜,以免發生藥劑燒苗情況。
盲目用藥,控旺過了頭。夜溫高時,如果苗子定植前用底肥充足,秋延遲蔬菜定植后容易旺長,表現為莖稈細弱、拔節長,植株長到一定程度后會出現生長勢弱、平頭現象,而且根量少、根系弱、根層淺。即使發現旺長苗,但生長勢和持續的生長能力相對較弱,與常見的旺長差別較大。
為了防止幼苗旺長,有的菜農多是噴施助壯素、矮壯素、多效唑等控旺藥劑。為了保證控旺效果,有人盲目加大了藥劑濃度或重復用藥,導致植株因激素中毒影響了生長,有的則形成了小老苗。建議根據植株長勢及說明合理使用,不可隨意加大濃度,有的品種對控旺藥劑很敏感,不可將苗子控過了頭。再是,更換品種后,一定要了解品種的特性,不要一個藥劑濃度用到底,根據苗子生長情況應合理調整。
苗期控旺時,應采取控水、控溫、控肥和整枝等物理控旺措施,少用控旺藥劑。噴施控旺藥劑時,遵循早用、輕噴的原則,在植株表現出徒長時,用低濃度處理的效果更好更安全。
連續使用殺蟲劑,容易使藥害加重。秋延遲蔬菜定植后,棚外雜草、玉米上的害蟲容易潛入棚內,有人往往頻繁噴殺蟲劑來殺滅害蟲,有的棚室兩三天就噴一次。因幼苗抗藥性差,連續用藥很容易導致藥害發生,特別是多種藥劑混合以后,對苗子的影響更大。有的人有在中午高溫強光下噴藥的習慣,藥液濃度過大及頻繁用藥都會造成藥害。因此,應根據情況把握好用量,對癥下藥,適時噴藥。
苗期使用唑類藥劑,會抑制植株生長。在防治莖葉部病害時,用到丙環唑、氟硅唑、腈菌唑等唑類成分的藥劑,會對植株生長產生抑制作用。因此,苗期噴藥時不要選用這類藥劑,如果使用一定要注意安全間隔期,控制好使用濃度和次數,避免連續使用。
藥劑混用種類不宜多最好不超4種
用藥防治病蟲害是主要措施之一,但用什么藥、用多少濃度、什么時候用,要根據蔬菜種類、長勢、環境等因素,合理選用適宜的農藥及正確的操作方法,特別是有的蔬菜對某些藥劑敏感易發生藥害,在選用藥劑時要有所取舍,如豆類、苦瓜、長茄等蔬菜對很多藥劑較為敏感。
農藥混用種類不宜過多。農藥混用可提高藥效、延長病蟲抗藥性的產生時間及減少噴藥次數、減輕勞動強度,但并不是任何農藥都可以混用,也不是混用越多效果越好。一般來說,金屬制劑的農藥不能與強酸、強堿類農藥混用,與殺蟲劑或葉面肥混用時也應慎重;酸性農藥不可與堿性農藥混用;殺蟲劑不宜與殺菌劑、葉面肥混用。藥劑混用的種類不宜太多,最好不要超過4種。
注意噴藥時間和方法。棚室溫度高時,不要中午高溫時噴藥。遇連陰雨天氣,天氣剛轉晴后不要立即噴藥,因為陰雨天時苗子嬌嫩,立即噴藥易出藥害,可待天氣轉晴后一兩天再噴藥。噴控旺藥劑時,只噴生長點即可,以防控旺過度。
及早補救受害苗 操作措施要合理
一旦苗子發生藥害,建議及早根據所用藥劑的性質采取合理的補救措施。
因噴施控長藥劑導致苗子不長。應及時加強水肥管理,以增強植株長勢,緩解癥狀。葉片噴施碧護、赤霉素、蕓苔素內酯等生長促進劑提頭開葉,同時配合噴施甲殼素或氨基酸類的葉面肥。澆水要勤,隨水沖施適量的養根性肥料,提高根系活性,促進根系生長,保證營養需求。
噴施殺蟲劑或殺菌劑導致苗子受害。應先噴施大量清水,稀釋藥劑,減輕藥害。然后采取適當遮陽措施,減少葉面蒸發量,同時噴施碧護、甲殼素葉面肥等,促進葉片盡快恢復。
穴施藥劑燒苗。可葉面噴施甲殼素或氨基酸類葉面肥緩解癥狀,澆水時沖施生物菌劑或養根性肥料,緩解根系受損情況,促進根系生長,加快緩苗。
(本版稿件由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董文蘭參考《北方蔬菜報》、全國農技推廣網等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