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分叉仍可食用,雖然品質不會變差,但外觀畸形,影響商品美觀。蘿卜分叉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種:
土質及耕作方面:土壤犁翻過淺,底層土壤過硬,且深耕時未清除石頭、樹根、瓦片、塑料等硬物。土壤底層堅硬板結,又有硬物阻礙,會導致主根生長受阻,進而促進側根萌發;光合作用產生的養分積累后,主根與側根會同時肥大,最終形成分叉。此外,土壤翻曬不充分,地下害蟲(如蚯蚓、蠐螬、螻蛄等)過多,會使主根受損,側根隨之生長,日后也會出現分叉。
肥料未充分腐熟:未完全腐熟的肥料含有大量尿酸,既會灼傷主根,又會刺激側根生長;基肥施用不均勻、翻入土層過淺,同樣會阻礙主根伸長,導致側根萌發。養分積累后,主根與側根一同肥大,便形成分叉。
栽種密度過大:蘿卜播種定苗時株距過寬易導致分叉。其中,夏秋蘿卜分叉較少,而秋冬或冬春蘿卜分叉較多,原因是秋冬春季的氣候條件更利于蘿卜生長,光合作用效率高,養分制造與積累更豐富。若栽種密度過疏,植株生長過于旺盛,葉片制造的光合產物增多,分叉現象也會更易出現。
避免分叉的辦法:認真做好土壤深耕細作,保持土壤疏松;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并將其均勻撒入土層;根據品種特性,合理密植。 (內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