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為科學應對夏季區域性暴雨洪澇、高溫熱浪及臺風等災害性天氣,切實落實防災減災技術措施,促進蔬菜穩產保供,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業農村部蔬菜專家指導組、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研究提出2025年夏季蔬菜防災減災技術指導意見。
一、強化災前預警與防范措施
(一)強化監測預警與準備
1.緊盯預報信息。暢通信息渠道,密切關注氣象等部門發布的暴雨、洪澇、高溫、干旱、臺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確保及時傳達到生產主體。
2.加固基礎設施。全面檢修加固溫室大棚骨架,綁牢加固露地蔬菜支架,疏通排水溝渠,確保暢通無阻。土墻溫室用薄膜包緊墻體,防雨水沖刷坍塌。
3.強化物資儲備。提前備足短生育期速生菜種子、遮陽網、防蟲網、地膜、水泵、柴油、殺菌殺蟲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綁縛加固材料等救災資料。
(二)落實針對性防御技術
1.暴雨洪澇防御。清理排灌系統,露地、高山蔬菜建議采用深溝高畦(壟)栽培,壟高應大于25厘米;清理、加深排水溝,主溝深度應大于40厘米,確保溝溝相通。檢查設施周邊排水通道,確保排水通暢,防止雨水倒灌;提前關閉設施通風口,備好抽水機泵。
2.高溫熱浪防御。設施降溫上,確保遮陽網、風機、濕簾/噴霧系統處于良好狀態。露地降溫上,推廣白色或銀灰反光地膜覆蓋,或采用厚度10厘米以上的水稻或玉米秸稈覆蓋畦面。必要時在白色地膜上覆蓋秸稈“雙重降溫”。強化水肥管理,保證水肥及時供應,避免中午澆水;必要時可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蕓苔素內酯(或S-誘抗素,下同),增強植株耐熱性。
3.臺風防御。臺風來臨前,及時加固設施和露地蔬菜支架。根據預報風力等級,10級內可密閉大棚抗風,收緊壓膜線;大于10級提前卸下棚膜保護設施骨架。智能溫室收好外露設備。
4.冰雹防御。高山區域等冰雹多發區,預設防雹網支撐系統,收到預警后快速鋪設防雹網。
二、強化災后田間管理與生產恢復
(一)暴雨洪澇臺風冰雹災后措施
1.搶排搶修。排查園區和田間設施設備倒塌、漏電等安全隱患。第一時間疏通溝渠,啟用機泵強排田間積水,力爭將受淹時間縮短至24小時以內。修復倒塌棚架、破損薄膜、防蟲網等設施設備,清除設施頂部殘留冰雹。
2.植株管理。及時清除田間垃圾、漂浮物,將沖毀打爛的枝葉、果實及感病腐爛植株,運出田間妥善處理。扶正倒伏植株,培土固定根部,再用清水噴洗枝葉污泥。地面稍干后及時淺中耕(劃鋤)散墑,增加土壤透氣性,促進根系恢復。及時施用速效氮肥(每畝3—5公斤尿素)或含腐殖酸/海藻酸水溶肥,配合葉面噴施0.15%尿素+0.2%磷酸二氫鉀+蕓苔素內酯,促進新根生長。
3.病害防控。澇后高溫高濕,極易暴發霜霉病、疫病、軟腐病、青枯病等。天晴后立即噴施代森錳鋅、百菌清等保護性殺菌劑,并同步噴施氨基寡糖素、蕓苔素內酯等免疫誘抗劑,提高植株抗逆性。田間植株出現病害癥狀時,及時采用相應作物及靶標病害登記藥劑進行防治。按照農藥標簽使用范圍和方法規范用藥,嚴格執行安全間隔期,注意不同作用機制藥劑輪換使用,避免高溫時段施藥。
4.改種補種。搶收仍有商品價值的蔬菜。對絕收地塊,及時清園消毒。搶種耐熱小白菜、生菜、莧菜、空心菜等速生葉菜,或種植早熟蘿卜、四季豆、黃瓜等秋茬蔬菜。
(二)高溫干旱災后措施
1.補水追肥。在早晚涼爽時段緩澆、澆透,避免大水漫灌,優先采用滴灌、微噴進行補水。關注天氣預報,警惕旱澇急轉。加強保墑,及時修補地膜或鋪設秸稈覆蓋,減少蒸發。進行根外追肥,噴施0.2%磷酸二氫鉀+0.1%硫酸鋅+蕓苔素內酯,緩解熱害,增強植株抵抗力。
2.病蟲防控。重點防控高溫干旱易誘發的病蟲害:一是及時拔除病毒病感染植株,懸掛黃色粘蟲板、釋放天敵昆蟲、選用溴氰蟲酰胺等藥劑防治粉虱,切斷病毒傳播渠道。二是通過保葉遮果等措施防范日灼病。三是監測發現害螨時,及時釋放智利小植綏螨等捕食螨進行防治。用藥時按照農藥標簽登記作物和防治對象選藥,注意科學復配混用和輪換交替用藥,嚴格執行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
3.改種補種。對受災過重、植株難以恢復生長的田塊,及時進行清園改種,安排下茬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