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農業農村部大豆專家指導組
農諺講,大豆開花、田里摸蝦。當前,黃淮夏大豆處于分枝期至開花期,是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的關鍵期,也是需水高峰期和溫度敏感期。7月以來,黃淮地區出現持續高溫,疊加降雨偏少,土壤失墑加快,部分地區旱情發展較快、旱象顯現,對大豆生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氣象部門預計,未來10—15天,黃淮大部仍將高溫少雨,旱情可能繼續發展,抗干旱防高溫任務艱巨。應對黃淮高溫干旱影響,各地要落實灌水補墑、肥水調控、病蟲防治、“一噴多促”等措施,抓好防災減災和田間管理,最大限度減輕大豆災害損失。
(一)灌水補墑降溫。當務之急是抓緊抗旱澆水,寧早不晚、澆足澆透。采用小水勤灌或隔溝灌,避免大水漫灌導致土壤板結和養分流失。最佳灌溉時間在清晨或傍晚,嚴禁在中午高溫時段灌水,以防燙傷根系和加劇植株生理紊亂。有條件的地塊,充分挖掘現有水利設施潛力,擴大供水能力,通過滴灌、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設施,實現精準供水、水肥一體、節水增效。噴灌宜避開正午高溫時,灌水量以濕潤主要根系分布層(0—40厘米)為宜,避免過量。此外,防止旱澇急轉,做好應對準備。
(二)施肥調控促壯。前期因干旱高溫,大豆出現植株偏矮、根瘤減少,導致缺肥苗弱,根系吸收能力差。選擇陰天或晴熱天早晚,采用“少量多次、低濃度”的輕肥緩補措施,結合降雨和灌水輕施速效氮肥(如每畝追施尿素5—8公斤),補充因干旱消耗的氮素,噴施磷酸二氫鉀、氨基酸等營養劑,增強植株營養,促進根系恢復生長,提高抵御高溫熱害能力,減輕干旱影響。旱情緩解后及時追施復合肥,促進大豆健壯生長,防止后期脫肥早衰。
(三)防控病蟲減損。高溫干旱易誘發紅蜘蛛、蚜蟲、煙粉虱等刺吸式害蟲暴發,以及病毒病、炭疽病等病害。可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殺蟲劑,如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蟲啉+甲維·蟲螨腈,或生物農藥,重點防治點蜂緣蝽、蠐螬、造橋蟲、豆天蛾、棉鈴蟲、煙粉虱等蟲害。噴藥宜在清晨或傍晚進行,避開高溫時段,注意藥液濃度,防止藥害。結合噴施葉面肥和調節劑時,注意混配性。
(四)“一噴多促”延衰。在高溫干旱來臨前或初期,噴施蕓苔素內酯或碧護,調節植物體內激素平衡,誘導產生抗逆蛋白,關閉氣孔減少蒸騰,保護細胞膜結構,緩解高溫干旱危害。在大豆花莢期、鼓粒期,視大豆長勢葉面噴施尿素、鉬酸銨、硫酸亞鐵、多元微肥、殺蟲劑、殺菌劑等,增加葉片營養,保花、保莢、增粒重,實現一噴多效。密植、土壤肥力高或施肥量大等易出現旺長地塊,可在開花初期噴施烯效唑等化控劑進行控旺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