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5月份天氣干旱,我省沿江地區部分田塊無水播種,造成水稻播期推遲。目前,六月中下旬直播田水稻多數只有3-5葉。為了不誤農時,切實加強遲播水稻播后田間管理,促進早生快發,提出如下技術建議。
一、干濕交替,促進基部有效分蘗。
直播田秧苗進入三葉期以后、移栽水稻活棵以后,應采取淺水促蘗的方式,干干濕濕管理。每次灌水深度2-3厘米,自然落干后再灌水,依次循環反復。在此期間,如果田間有冒泡、異味、黑根等現象發生,應放水晾田,增加土壤氧氣,強壯根系,并及時上新水。這種“干干濕濕”的管理方式能夠促進分蘗早生快發,確保畝有效穂。
二、早施肥增施肥,促壯稈爭大穗。
直播田秧苗三葉后、移栽田活棵后,每畝追施尿素15-20公斤,結合追施硅鋅肥等調節劑。苗情好、土壤肥沃田塊少施,缺肥、苗情差的多施。當水稻進入8葉前后是施用調節肥的時期。但應注意,8葉施肥量不宜過多,否則易造成水稻倒伏。如果此時禾苗出現葉色青黃不均,或有脫肥現象,應及時補充高氮高鉀復合肥,每畝用量為10公斤左右。施肥時要看田間長勢,顏色深濃不追肥,葉色變黃、植株矮小要適當追肥。
三、加強水漿管理,調節群體結構。
田間開始“封行”(葉片遮住水面),應進行曬田控蘗。分蘗量不足的田塊,可延緩曬田,干干濕濕促蘗,分蘗夠了要及時曬田。應在拔節前曬田,做到“時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時”,曬到田間有微裂縫時即可。拔節后采用“淺-濕-干”灌溉,以保證土壤根系不缺氧。遇持續多天低于17℃低溫或高于35℃的高溫時應灌水護苗,減輕因氣溫變化造成的水稻損失。
四、科學除草,確保田間清潔。
播后20天以內進行一次莖葉除草,選擇的除草劑種類和用量要根據田間草相而定。分蘗期間雜草要選擇安全性高的藥劑,盡量不用2甲4氯,防止藥害。稗草可采用氰氟草酯防除。
五、及時防治病蟲害,降低損失。
肥料多和密度大的田塊,如果長期深水淹灌會造成水稻長勢弱,抗病、抗倒伏能力下降,且易發生紋枯病、稻瘟病等,應及時防治病蟲害。苗期要根據《病蟲情報》做好紋枯病、二化螟等病蟲害的化學藥劑防治。防治稻曲病要打早,在水稻抽穗前10-12天進行第一次防治,在抽穗前5-7天結合打破口藥進行第二次防治。
(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安慶綜合試驗站 陳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