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辣椒、彩椒、茄子等棚室蔬菜普遍出現“爛肚臍”問題,部分辣椒棚內甚至整棵植株無完好果實。生產中,不同作物的“爛肚臍”癥狀相似:果實臍部腐爛,病斑褐變,果肉皺縮、凹陷,可判斷為夏季高發的臍腐病。建議菜農在初花期、坐果期及植株負擔重時,及時為蔬菜補鈣,控制病害發生。
臍腐病為何夏季高發
臍腐病是一種生理性問題,在茄果類蔬菜上極易發生。根據以往經驗看,臍腐病多是缺鈣導致的。發病初期,果實臍部出現暗綠色的水漬狀斑點,后迅速擴大,呈不規則的長條形,有時可擴展至近半個果實,果實染病皺縮,表面凹陷,但較堅實,病部被腐生菌或弱寄生菌寄生后常變黑色。
鈣在作物體內是隨著蒸騰水流運輸的,夏季高溫干旱是常態,土壤水分蒸發快,土壤極易呈干旱缺水狀態,鈣元素難以隨著蒸騰作用進入果實,從而導致臍腐病的發生。
多種原因導致蔬菜缺鈣
臍腐病是蔬菜缺鈣直接導致的,那么蔬菜為什么會出現缺鈣癥狀?
土壤含鈣量低
有人不重視鈣肥的施用,底肥及追肥時不施用鈣肥或施用量不足,就會導致土壤缺鈣。
施用鈣肥不科學
土壤中的鈣是以鈣離子形式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而鈣離子很容易與土壤中的磷酸根離子結合形成沉淀,如果土壤中同時施入鈣肥和磷肥,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鈣肥以沉淀形式被固定下來而不能被吸收利用,蔬菜就容易發生臍腐病。蔬菜進入結果盛期后,有人習慣連續沖施高鉀型肥料,導致土壤中含鉀量過高,鉀離子的存在抑制了鈣離子的吸收。另外,土壤中若含氮量高,銨離子也易與鈣離子發生拮抗作用,導致植株缺鈣。
鈣的移動吸收差
鈣本身移動性差,其吸收運輸動力主要是靠蒸騰作用,所以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都能夠影響鈣的吸收,例如光照弱、土壤干旱、根系生長不良等。鈣不管是在土壤中,還是在植株體內,移動性都非常差。沖施硝酸鈣后,土壤膠體很快就能吸附鈣離子而固定,難以移動,是蔬菜吸收難度最大的元素,這也是人們沖施鈣肥效果差的主要原因。鈣肥被葉片吸收后,只能在葉片內利用,且只能從葉柄處向前運輸,不能通過篩管向外轉運。缺鈣癥狀明顯時,“爛龍頭”等問題發生嚴重,單純噴灑葉片起不到補鈣作用,只能緩解已長大葉片的缺鈣癥狀,而不能緩解生長點、果實部位的缺鈣癥狀。
蔬菜補鈣越早越有利
不同蔬菜發生缺鈣癥狀的時期存在很大差別,分析蔬菜缺鈣的高峰期主要有兩個:一是初花期;二是坐果多、植株負擔重的時期,缺鈣易導致臍腐病。缺鈣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一旦發生不可挽回,因此缺鈣問題應提前預防,越早越有利。
注重底施鈣肥
對于缺鈣嚴重的棚室,從底肥開始補充鈣肥,可以選擇硝酸鈣、鈣鎂磷肥、過磷酸鈣等產品,隨糞肥一起翻入土壤中即可。
苗期補鈣促生根
苗子定植后,是根系擴展的關鍵時期。此時,適當補充鈣肥可以促進根系發育,培育健壯植株,促進花芽分化。建議在澆緩苗水時,連續沖施兩次鈣肥。
花果期補鈣促坐果
坐果期是缺鈣的高峰期,一定要重視補充鈣肥。如茄果類蔬菜進入開花期或果實長到黃豆粒大時,應及時補充鈣肥,最好連續噴施2—3次。葉面補鈣時,重點對莖尖生長點以下30厘米的距離噴施,同時噴到幼果。
蔬菜補鈣后該怎么做
均衡施肥 避免拮抗作用
蔬菜出現缺鈣癥狀,不一定是土壤中缺鈣,也可能是施用的鉀、鎂或銨態氮肥過多造成的。當蔬菜進入花果期后,為促進果實的快速膨大,有人往往習慣大水大肥,如大量施用高氮型、高鉀型水溶肥,導致土壤中氮磷鉀含量超標,影響鈣的吸收及有效性。建議科學施肥,避免出現氮鉀過量抑制鈣元素吸收的問題。
合理澆水,提高根系對鈣肥的吸收率
由于鈣本身移動性差,吸收主要是靠蒸騰拉力。所以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都會影響鈣的吸收。夏季高溫季節,澆水過勤、過大或者控水過度等會導致植株缺鈣。因此,澆水時應均衡澆水,不能突然大灌一水,又旱上好幾天,應小水勤澆,保持地面見干見濕。灌溉水中含有部分鈣,合理澆水是減少缺鈣癥狀最主要的措施,尤其是在水質硬度高的地區,有時僅靠澆水就能解決補鈣問題。
另外,出現缺鈣癥狀后,要注重根系的養護,確保根系健壯、功能良好,才能有效把鈣肥吸收上來,起到應有的作用。
(本版內容由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董文蘭參考《北方蔬菜報》、全國農技推廣網等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