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中,玉米空稈現象時有發生,造成產量下降甚至絕收。
空稈原因
1.遺傳因素因遺傳原因造成的空稈是種子內在問題,這種現象一般在育種時已被淘汰,在實際生產中較為少見。
2.氣候因素 高溫、干旱、多雨、低溫寡照等不利氣候條件,影響玉米植株正常生長發育,增高玉米空稈率。生長期田間干旱造成小苗,其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受到抑制,植株矮小或莖稈細弱,不能正常結穗,空稈率增高。在玉米抽雄、吐絲期間出現的高溫干旱、連日陰雨、低溫寡照天氣會阻礙雌雄穗吐絲散粉,降低花粉、花絲活力,授粉質量差,形成空稈。
3.土壤因素 土壤貧瘠,耕作層較淺,蓄水保肥能力差的地塊,易出現空稈現象。
4管理因素 營養物質和水分供應不足,滿足不了果穗分化需求,造成植株矮小細弱,葉色發黃,雌穗分化發育受阻,空稈率增高;營養物質和水分供應失衡,植株體內營養元素配合比例失調,特別是氮多磷少和缺硼時,果穗分化速度遲緩,開花延遲,造成空稈。病蟲防治不及時,嚴重影響果穗發育時也易造成空稈。
5.密度因素 群體密度過大,造成田間郁閉、通風不暢、光照不足,植物光合作用減弱,合成有機營養減少,雌穗分化異常或不能正常吐絲,空稈率增高。在同等施肥條件下,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大,同一品種的空稈率逐漸增高。
空稈應對措施
1.選用優良品種 選擇適臺當地種植的穩產高抗、適應性強耐高溫熱害、光敏感不強的品種。
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群體內通風透光良好,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是減少玉米空稈、倒伏的主要措施。實際生產中可依茬口、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調節密度。
3.加強田間管理 合理配比施肥,增施有機肥,使田間營養均衡協調。加強苗期管理,控大苗、促小苗,消滅3類苗(黃苗、弱苗、小苗),提高玉米群體整齊度。必要時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去掉無效株,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此外,要合理灌溉,加強病蟲害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