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溫濕環境既有利于桃樹的新芽發育和生長,也為多種病菌和害蟲提供了良好的存活環境,在此期間必須加大防治力度,保障桃樹健康生長和果實質量。
桃細菌性穿孔病
該病是夏季果樹的主要病害,除危害桃樹外,在李、杏、櫻桃及梅等夏季果樹上都比較常見。病樹常出現葉片穿孔、早期落葉及枝梢枯死現象,既影響花芽發育和果實生長,也影響果樹壽命。
常見癥狀表現為:初期葉片上可見水漬狀斑點,隨后變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的斑塊,顏色也由褐色演變為深褐色;起初水漬狀病斑周圍伴有黃綠色暈環,隨著病斑干枯其外圍出現裂紋,最后形成不規則的孔洞。
防治措施:(1)做好夏季排水工作,降低果園濕度,忌偏施氮肥,應增施有機肥料(8月下旬),增強桃樹抗病性。(2)萌芽前15天采用潰腐靈涂抹病枝,每2—3天1次,也可按50—100倍液對桃樹主干和枝干進行噴施;花露紅期于發病前用靚果安800倍液噴灑,每隔15天1次;展葉期仍用靚果安300倍液+沃豐素600倍液噴霧2次,每隔10天1次;果實采摘后用潰腐靈200—300倍液噴施;落葉60%后以用潰腐靈60—100倍液噴灑預防。(3)對于已患病桃樹,可使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3000倍液噴霧,或使用25%絡氨銅水劑500倍液,將靚果安150毫升、大蒜油15毫升、沃豐素25毫升兌水15千克霧化噴施,每隔10天1次,連續2次。
桃褐腐病
桃褐腐病又叫果腐病,該病主要危害桃樹果實,也對其花、葉、枝梢構成損害,夏季高溫、高濕,非常利于病害發展。該病對果實的危害貫穿其整個生長和成熟周期,尤其在近成熟期受害最重。發病初期果面可見褐色圓狀病斑,隨后迅速蔓延到全果使果肉軟腐且極易掉落或變成僵果。
防治措施:在修剪環節焚燒僵果、病枝等減少菌源,同時深翻果園土壤,破壞病菌生長環境;從5月上中旬開始對果實套袋保護;于病害初期和采收前3周使用50%乙霉威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或使用50%代森鋅600—800倍液噴灑,每15天1次,采收前3周停用。
桃蛀螟
桃蛀螟又稱桃蛀蟲、食心蟲,其幼蟲蛀食桃果,使果實無法發育生長,果實脫落,果肉含蟲不可食用;危害果面及果梗,果面蛀孔周圍有蟲糞黏結,嚴重影響果實品質。
防治措施:該害蟲具有較強趨光性且對糖醋味敏感,可在其成蟲羽化時,夜間在果園安裝黑光燈,或以糖醋液、向日葵花盤或玉米等為誘餌集中滅殺。當平均卵果率達10%時,可用殺滅菊酯、35% 賽丹乳油2500~3000倍液或75%拉維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滅殺。
山楂紅蜘蛛
山楂紅蜘蛛主要危害桃樹的葉片,多積聚在葉面啃食,葉片蟲洞相連或大量脫落,影響植株光合作用,進而生長與發育不良,果樹病弱,果實小而不甜。該害蟲在7—8月繁殖最快,危害期長達5個月以上,嚴重危害桃樹健康。
防治措施:物理方法為秋冬清園,集中焚燒枯、病枝,刮除老粗皮,翻耕樹盤,預防越冬害蟲。化學藥物防治方面:在7月以后的高溫期間,使用5%尼索朗乳劑1500 倍液、73%克螨特3000倍液、20%阿波羅水懸劑3000倍液或20%速螨酮可濕性粉劑4000—5000倍液滅殺。
(據《果農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