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持續高溫對香菇種植影響顯著,棚室內濕度攀升不僅不利于香菇生長,更可能因高溫導致“燒菌”。若管理不當,甚至面臨絕收風險,需針對性加強日常管理,及時處置異常癥狀。
一、提前搭建雙層遮陰棚,精準控溫控光。為確保菌袋安全度夏,需提前搭建遮陰設施,切勿拖延。棚內高溫或強光直射會抑制菌絲生長,還可能激活菌袋雜菌。建議鋪設至少2層遮陽網,保持適當間距并可靈活調節;遮陰棚需向外延伸,防止側面強光侵入,四周固定以防風雨侵襲。
二、因苗情調整翻堆時機,強化雜菌防控。不少冬菇品種存在菌絲發育滯后現象,需提前翻堆促進活力。以往菌絲長至4厘米左右開始翻堆,當前宜在2厘米左右進行,以避免高溫引發雜菌滋生。未長滿菌絲的菌袋暫不翻堆,防止菌袋松動導致污染。
翻堆時需逐袋檢查,發現雜菌感染菌袋立即挑出,更換新培養袋并與原菌袋隔離放置。翻袋時用消毒工具在菌袋上打孔,隨后按井字形堆放,以利通風控溫。
三、適時開孔促菌絲分化,嚴控轉色期管理。菌絲長滿菌袋后,需及時開放孔洞釋放廢氣,增加氧氣供給,促進菌絲分化與轉色。開孔不及時易導致袋內氧氣不足,影響結菇量。當菌袋培育至既定周期,斷面布滿菌絲或出現鼓脹感時,即可折斷菌袋擴大結菇面。
轉色期需將棚溫控制在22℃以下,避免隨意揭棚通風引發雜菌污染。可逐步降溫促使菌絲適應環境、復壯生長。開袋后約4天若菌袋吐水珠,需及時處理,防止雜菌侵染或引發霉病。
四、應急降溫與濕度平衡策略。若遮陽棚無法有效降溫,可在棚頂噴水降溫,但需同步防控高濕風險,避免誘發病害。 (山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