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為指導各地開展設施番茄綠色生產,提高對灰霉病、葉霉病、病毒病、煙粉虱、番茄潛葉蛾等主要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水平,以及科學施用基肥和追肥,保障番茄生產安全及質量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病蟲害防控對象
主要病害有灰霉病、葉霉病、病毒病、晚疫病、灰葉斑病、根結線蟲病、枯萎病、細菌性葉斑病、青枯病等;主要害蟲有煙粉虱、番茄潛葉蛾、斑潛蠅、薊馬、棉鈴蟲等。
病蟲害防控措施
生態調控
種植功能植物。定植或播種前,可在番茄田邊緣種植功能植物,種植波斯菊等蜜源植物誘集招引食蚜蠅、瓢蟲等天敵,種植薄荷、牛至等植物驅避害蟲。
土壤生態調控。夏季高溫休耕時,將粉碎的稻草或玉米秸稈500公斤/畝、牛糞或羊糞等有機肥10立方米/畝、有機物料腐熟劑(含高活性酵母、黑曲霉)4公斤/畝,均勻鋪撒在棚室內的土壤表面,用旋耕機深翻土地25—40厘米,澆大水后覆膜,同時封閉棚膜。保持高溫處理20—30天后揭膜,翻耕土壤晾曬7—10天后即可定植。可優化土壤微生態環境,緩解土壤鹽漬化,預防土傳病害發生。
農業措施
選用抗(耐)病品種;清潔田園;避免農事操作傳播病害。
健康栽培
輪作栽培。宜與非茄科作物輪作倒茬。
科學施肥。施足基肥育壯苗,多施有機肥和菌肥,結合水分管理合理追肥。
雙網覆蓋育苗。采用育苗棚培育無病蟲苗,用60—80目防蟲網覆蓋門窗口和風口,或者用防蟲網搭建育苗網室,視情況采用遮陽覆蓋。
膜下暗灌。覆蓋地膜,提高地溫,降低設施內空氣濕度。
熊蜂授粉。技術略。
理化誘控
防蟲網阻隔。使用60—80目防蟲網,阻隔煙粉虱等害蟲。
昆蟲信息素誘控。迷向干擾交配防治番茄潛葉蛾,或使用棉鈴蟲性誘劑、食誘劑等誘殺棉鈴蟲成蟲。
加強監測
懸掛黃板監測煙粉虱等,懸掛藍(粉)板+薊馬信息素監測薊馬,使用性信息素監測番茄潛葉蛾等害蟲,人工調查病害發生情況。
生物防治
施用生物制劑。防治番茄潛葉蛾,選用蘇云金桿菌G033A等藥劑;防治葉霉病等真菌病害,選用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桿菌、寡雄腐霉等藥劑;防控病毒病,選用氨基寡糖素、香菇多糖等;預防土傳病害,播種或定植前,選用木霉菌、芽孢桿菌等菌劑;防治根結線蟲病,選用厚孢輪枝菌顆粒劑、淡紫擬青霉、殺線蟲芽孢桿菌B16、蘇云金桿菌HAN055、蠟質芽孢桿菌等藥劑。
釋放天敵。在害蟲發生初期,釋放麗蚜小蜂等天敵昆蟲防治粉虱,釋放螟黃赤眼蜂等天敵昆蟲防治番茄潛葉蛾。
免疫誘抗
可選用氨基寡糖素、蕓苔素內酯等免疫誘抗劑或植調劑及氨基酸、腐殖酸等葉面肥,提高番茄抗逆性。
科學用藥
病害防治藥劑。防治番茄灰霉病,選用氟吡菌酰胺·嘧霉胺、嘧霉胺、啶酰菌胺、咯菌腈、腐霉利等藥劑;防治番茄葉霉病,選用嘧菌酯、氟硅唑、甲基硫菌靈、氟菌·肟菌酯等藥劑;防治番茄晚疫病,選用嘧菌酯、霜霉·嘧菌酯、嘧菌·百菌清等藥劑;防治番茄病毒病,選用鹽酸嗎啉胍、嗎胍·乙酸銅等藥劑;防治青枯病,選用解淀粉芽孢桿菌、多粘類芽孢桿菌、熒光假單胞菌、中生菌素等藥劑。
害蟲防治藥劑。防治煙粉虱,選用溴氰蟲酰胺、噻蟲嗪、雙丙環蟲酯、螺蟲乙酯等藥劑;防治番茄潛葉蛾,選用蘇云金桿菌G033A、乙基多殺菌素等藥劑;防治斑潛蠅,選用溴氰蟲酰胺、高效氯氰菊酯等藥劑。
病蟲害防治注意事項
熊蜂授粉棚室,在藥劑選擇和使用上需充分考慮授粉蜂群安全。
釋放天敵后,避免施用化學殺蟲殺螨劑,2天內盡量減少農事操作,以利于天敵轉移到植株上。
注意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制農藥,嚴格遵守用
施肥與高產、優質栽培結合,選育高抗品種,提高種苗質量,采用合理種植密度,選擇適宜播期、移栽期。
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合理確定有機肥種類與施用數量,重視秸稈類高碳氮比、高碳磷比有機肥料的施用,培肥改土;酸性土壤補充鈣、鎂、硼等中微量元素;推薦施用生物有機肥和促根類功能性水溶肥。依據土壤肥力條件,適當調整化肥用量。藥劑量、用藥方法、用藥次數和安全間隔期。采收期間應遵守先采收后施藥的原則。
在噴施藥液時,優先選用低量或靜電噴施機械施藥,畝藥液量控制在5升以內,以降低設施內相對濕度。
肥料按需供應,調整氮、磷、鉀化肥用量與配比,肥料氮(N)、磷(PO)、鉀(KO)比例保持在1:0.2:1.2左右。磷肥基施為主,氮鉀肥追施為主。生長前期不宜頻繁追肥,重視花后和中后期追肥,推薦施用增效肥料,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養分損失。
推廣滴灌施肥技術,遵循少量多次的灌溉施肥原則,做到控水控肥、提質增產、水肥增效。
施肥建議
基肥施用充分腐熟的優質堆肥2方/畝—3方/畝,或者商品有機肥(含生物有機肥)300公斤/畝—400公斤/畝。
產量水平8000公斤/畝—10000公斤/畝,氮肥(N)20公斤/畝—25公斤/畝,磷肥(PO)4公斤/畝—6公斤/畝,鉀肥(KO)22公斤/畝—28公斤/畝。
產量水平6000公斤/畝—8000公斤/畝,氮肥(N)15公斤/畝—20公斤/畝,磷肥(PO)3公斤/畝—4公斤/畝,鉀肥(KO)17公斤/畝—22公斤/畝。
產量水平4000公斤/畝—6000公斤/畝,氮肥(N)10公斤/畝—15公斤/畝,磷肥(PO)2公斤/畝—3公斤/畝,鉀肥(KO)12公斤/畝—17公斤/畝。
在土壤肥力水平較低的地塊,化肥氮磷鉀用量適當上調10%—20%;在土壤肥力水平較高的地塊,化肥氮磷鉀用量適當下調10%—20%。
基肥重視有機無機配施,70%以上的磷肥作基肥施用,其余追施;70%以上氮肥和鉀肥在花后至果穗膨大期間分5—8次隨水追施(每8—15天一次),每次追施氮肥(N)不超過3公斤/畝。
在11月至來年2月份,降低灌溉施肥頻率,每15—25天灌溉施肥一次。如采用滴灌施肥技術,在開花坐果期、結果期和盛果期每間隔6—10天追肥一次,每次施氮(N)量可降至2公斤/畝—3 公斤/畝,全生育期(110—150天)灌水量控制在240方/畝以下為宜。
根據土壤養分特征和作物養分需求情況,基肥推薦16-14-15(N-PO-KO)或相近配方;結果期推薦15-5-25、16-5-24(N-PO-KO)或相近配方低磷高鉀型配方肥,在灌溉充沛的區域推薦添加含增效氮肥(脲酶抑制劑、硝化抑制劑)的肥料。
在低溫、寡照等極端環境下,可添加功能性物質(如氨基酸、黃腐酸、海藻酸等)促根同時增強作物抗逆性。采用滴灌施肥時,從開花期開始,宜選用17-5-28(N-P2O5-K2O)或相近配方低磷高鉀型水溶肥。
適當補充鈣、鎂、硼肥。可基施石灰(鈣肥)50公斤/畝—75公斤/畝、硫酸鎂(鎂肥)4公斤/畝—6公斤/畝。
在開花期至盛果期葉面噴施0.1%硼肥水溶液2—3次、螯合態鈣肥和硫酸鎂肥2—4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