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過后,受冷暖空氣共同影響,氣溫變化較大,對中藥材生產造成一定影響,越冬的中藥材如金銀花、山茱萸、辛夷、連翹、柴胡、紅花、蒼術、艾、芍藥等逐漸返青及生長。應做好中藥材春季田間管理和技術指導服務工作,保障中藥材生產安全。河南省農業科學院中藥材研究所組織專家團隊,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案如下:
一、預防倒春寒
春季氣溫的回升有利于中藥材的生長,但是早春氣溫不穩定,冷暖空氣交替,易發生倒春寒,應及時關注天氣預報,落實防災減災技術措施,在低溫寒潮來臨之前利用稻草、雜草、遮陽網、地膜等進行覆蓋,待氣溫穩定回升后,及時揭去覆蓋物。對于連翹等已萌芽或已開花的中藥材,可噴施葉面肥或化學抗凍劑預防低溫的危害。
二、中耕除草
春天雜草種類多,生長快,與柴胡、紅花、芍藥等中藥材爭奪養分、水分和光照空間,影響植株生長發育,要及時中耕除草,做到除小除早,促進植株生長。
三、整形修剪
多年生的木本中藥材,包括連翹、酸棗等,要在萌芽前進行修剪,并認真檢查冬季修剪過的植株,再次剪除遺留的徒長枝、弱枝、枯枝、病蟲枝,減少無效枝對營養的消耗,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使植株健壯生長,提高開花坐果率。
四、育苗移栽
1.扦插育苗
扦插法育苗可以保持母本原有的特征特性,并且新生根系健壯,抗病,產量高。一般艾草、連翹、金銀花等中藥材生產中多采用扦插育苗。春季扦插育苗,可以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作為母條,剪成10cm~15cm小段,用適量NAA和多菌靈進行浸根(枝條下端),促進生根并達到消毒的作用;按行距20cm~25cm、株距5cm~7cm插入苗床,插入深度3cm~5cm,壓實后澆足水,15d~20d可生根發芽;當扦插枝條根系生長良好,苗高20cm~30cm時即可移栽。
2.根莖繁殖
生產中,地下根莖類藥材多采用根莖進行繁殖,根莖繁殖的適栽期較長,11月份以后至次年根莖發芽前均可進行,將地下根莖挖起后,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根狀莖,將根狀莖切割成5cm~10cm長小段,待傷口干結后,用800~1000倍液的多菌靈浸泡15min~20min,選擇晴好天氣將根莖段直接作為種苗進行合理密植,適當鎮壓后及時澆水,確保地下根莖正常生根發芽,健壯生長;黃精、白芨等帶有芽頭的根莖在定植過程中注意保護芽頭。
3.種子繁殖
種子繁殖是蒲公英、柴胡、紫蘇等中藥材的主要繁殖方式。一般選擇適宜當地種植的高產多抗的優良新品種,利用當年生產的精選良種,采用專用精量播種機直播或種繩直播技術進行春季適時播種,合理密植。種子較小的中藥材播后應及時噴水保持土壤濕潤,直至出苗。
五、水肥管理
根據中藥材生長年份不同、植株個體大小不同合理用肥。已開始萌芽返青的越冬中藥材,可根據土壤類型和藥材種類追施氮肥和少量磷鉀肥,促進植株生長。去年冬季雨雪較少,地表干硬,會對柴胡、紅花等幼苗生長產生影響,應根據柴胡、紅花等中藥材植株個體大小每畝施三元復合肥(N:P2O5:K2O=15:5:25)20kg,促進植株盡早返青生長。對于金銀花、菊花等品種可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
六、病蟲害防治
春季容易滋生各種病蟲害,要加強中藥材病蟲害早期綜合防控。針對春季中藥材易發的立枯病、白粉病、銹病、蚜蟲等病蟲害,加強監測預警,綜合運用農業、物理、生物防治等措施,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進行防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中藥材研究所
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花類藥材崗位
河南省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育種技術崗位
河南省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優質中藥材專項
河南省農科院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范縣(新縣)中藥材專項













